首页> 中文学位 >序贯疗法治疗湿热型溃疡型结肠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
【6h】

序贯疗法治疗湿热型溃疡型结肠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病机不明,难以治愈,容易癌变和复发的疑难病,近年来本病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病变可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到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确诊主要依赖肠镜检查和肠粘膜组织检查。本课题通过观察中医序贯疗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辨证属大肠湿热)的临床观察及6个月随访,客官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50例经结肠镜确诊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及中医辨证属大肠湿热证的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25例)和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布、病变范围、治疗前肠镜检查及症状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予序贯疗法治疗,即口服溃结Ⅱ号方,每日1剂,煎两次,混合至450ml,分三次服用,并将药渣再煎两次,混合浓缩至150ml,取结肠宁5g溶于其中,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对照组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4-6g,分4次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主要症状消失率、不良反应率、复发率等,评价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临床痊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的前后差异大于对照组(P<0.05),即治疗组对患者总体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3.治疗组对改善腹痛、腹泻的症状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对改善脓血便这一症状优于对照组。
   4.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治疗组。说明治疗组的安全性更高。
   5.治疗3个月后,对完全缓解及有效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更明显。
   结论: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轻、中度UC活动期(大肠湿热证),在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分的降低、主要症状的改善,特别是对脓血便的改善等方面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而且复发率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中医序贯疗法是轻、中度湿热型UC活动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