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脑与五脏关系中的独立性探讨临床脑病辨治规律
【6h】

从脑与五脏关系中的独立性探讨临床脑病辨治规律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从脑与五脏关系中的独立性探讨临床脑病辨治规律。
   方法:传统中医的临床研究方法。
   张觉人教授是湖北省知名中医。现任武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兼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行医三十余年,擅长治疗脑病、老年病、咳喘、胃肠病等内科疾病,尤其对中医脑病的研究有着独到之处。余有幸受张教授教导,着眼脑与五脏关系中的独立性探讨临床脑病辨治规律,历时3年,从理论到临床研究成果如下。
   本文首先探讨了脑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正常生理上脑与五脏的关系为:1.心神支配脑元神;心主血脉,上供血于脑,血足则髓海充盈。2.肝主疏泄,又主藏血。气机调畅,肝血充足,则脑清神聪。3.脾主运化,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气血津液充足,脑窍得养。4.肺主气,朝百脉,脉中气血濡养脑窍;肺主行水,上行濡养清窍。5.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肾藏精,化真气,充于脑。在病理状态下,脑与五脏的关系则为:1.心主血脉失常,则心不主神明,进而影响到脑。2.肝失疏泄,或肝失藏血,皆致脑神失常。3.脾失健运,则气血津液生化不足,脑窍失养。4.肺主气、朝百脉功能失常,则脑窍失养;肺行水功能失常,则窍失濡养。5.肾不藏精,则髓海失养;肾阴不足,则神明被扰;肾阳不足,则水泛清窍。
   其次探讨了脑与五脏关系中的独立性。所谓独立性者,是指脑与五脏关系中的特性,这是奇恒之腑脑的本质,也是我们临床辨证论治以脑为重心的根据。或日:脑与五脏关系中的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脑之于心在于元神是以髓海作为物质基础。2.脑之于肝在于脑为清阳之府,亢阳是肝病及脑的产物。3.脑之于脾在于脑为清阳之府,痰湿是脾病及脑的产物,且风痰相兼、痰瘀相关。4.脑之于肺在于脑为清阳之府,痰火是肺病及脑的产物。5.脑之于肾在于充脑之精成为髓之海,并以脑为中心。
   基于上述,对于髓海不足,宜用填髓法;对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宜用潜阳、熄风法;对于痰浊阻窍,宜用祛痰、通窍法;对于元神失调,宜用调神法。凡此,提示我们在治疗脑病中应注重填髓法;潜阳、熄风法;通窍、祛痰法以及调神法。
   显然,脑病治法的临床初步规律应该是:1.易亢之阳与潜阳、熄风法。2.邪蒙清窍与通窍、祛痰、通络法。3.元神之病与调神法。4.渐空之髓与填髓法。法随证变,各治疗大法下又有若干子法。并附以临床验案加以佐证。
   笔者认为,正因为脑与五脏关系中具有独立性,因而脏腑辨证在临床脑病治疗中有不能涵盖的方面,这也是我们根据脑与五脏关系中的独立性提出脑病治疗初步规律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