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DPN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6h】

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DPN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筛选

1.1病例来源

1.2治疗前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均衡性分析

1.3诊断标准

1.4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5调查表

2研究方法及治疗方法

2.1分组

2.2 调整观察阶段

2.3药物治疗阶段

2.4观察指标

2.5统计学处理

2.6质控

3结果

3.1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的变化

3.2中医症状积分

3.3Toronto临床评分

3.4神经传导功能

3.5证候判定标准

3.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3.7hs-CRP、SOD比较

3.8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4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讨论

1西医学对DPN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DPN的认识

2.1传统古籍对DPN的研究

2.2中医病机的认识

2.3气阴两虚、血瘀是病机的关键

3选方分析

3.1当归六黄汤加减的立论依据

3.2当归六黄汤加减方解

3.3现代药理学研究

3.4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DPN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文献综述DPN的中医疗法研究进展

附录2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系统观察当归六黄汤加减方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防治本病的机理,为其广泛的运用于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本临床研究所募集的病例均来自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在35~75岁者;均取得知情同意,共计70例,所有受试者均明确为2型糖尿病(符合2014年ADA标准),同时能排除神经系统其他疾病的病人,且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阴两虚兼血瘀型诊断;根据患者的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将入组的70例属于气阴两虚兼血瘀的DPN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有35例,两组均予运动、饮食控制、胰岛素、严格控制血压、血脂等治疗,对照组在降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甲钴胺口服,每次0.5mg,3次日(甲钻胺为卫材制药公司产品,商品名弥可保,国药准字H20030812)。治疗组给予当归六黄汤加减方(药物组成:当归15g、生地15g、熟地15g、黄芩10g、黄连6g、黄柏10g、黄芪30g、川芎15g、僵蚕10g、鸡血藤30g)治疗,中药药材为湖北天济饮片公司产品,中药煎剂由武汉市中心医院中药房提供,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3个月)。
  观测指标有一般人口学资料、病程;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各一次安全性指标检查;治疗前后填写中医症状积分表、疗效判定表、TCSS调查表及神经电生理指标表。
  数据收集后使用SPSS19.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采用双侧的差异性检验,设定P值大于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甲钴胺和当归六黄汤均有助于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但当归六黄汤加减方治疗组明显优于甲钴胺组;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皆控制在平稳水平,无明显波动;③甲钴胺和当归六黄汤均有助于改善DPN患者中医症状,但当归六黄汤加减方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④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Toronto评分,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⑤分别对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进行治疗前组间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基本上均有所增快,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显著;⑥治疗组麻木、疼痛改善率分别为84.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50%,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的感觉减退、腱反射改善率分别为57.1%、71.4%,与对照组的85.7%、80%无明显差异,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27/35)和60%(21/35),差异有显著性,两者对改善症候方面均有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⑦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均降低,但治疗组对血清hs-CRP的降低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清SOD均升高,但治疗组升高SOD的作用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①甲钴胺、当归六黄汤加减方都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②当归六黄汤加减方组在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症候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hs-CR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SOD(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方面,治疗效果较甲钴胺明显;③当归六黄汤加减方有一定的疗效,具有多靶点作用、无创安全的特点,可与常规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值得推广应用。本研究方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从而延缓糖尿病靶器官损害,丰富了中医药治疗DPN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