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排除标准

1.5病例脱落标准

2治疗方法

2.1电针组

2.2结合组

3疗效观察

4统计方法

5 结果

5.1两组轻重分型构成比较

5.2两组病类诊断评分比较

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5.4注意事项

讨论

1 中风恢复期的中医认识

1.1中风病名来由

1.2中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1.3中风的中医预防

1.4中风证类诊断标准

2中风恢复期的现代认识

2.1中风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

2.2 脑梗塞的认识

2.3 中风恢复期的西医治疗

3电针的作用机制、观察波型

3.1电针的作用机制

3.2观察波型

4 穴位注射疗法的现代认识

4.1历史沿革

4.2应用器材

4.3常见注射药物

4.4操作步骤

4.5注意事项

4.6穴位注射疗法作用机制

5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现代认识

5.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概述

5.2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作用机制

5.3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6穴义及“治痿独取阳明”

6.1电针取穴穴义

6.2穴位注射取穴穴义

6.3中医论“治痿独取阳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综述:中风恢复期的中医治疗

附录2: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节选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癌症、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高居中国人类死亡疾病的前三位。中风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再发率的逐渐增高,造成了个人、家庭、社会沉重的负担,推广有效、简便、价廉的治疗方法显得迫切需要。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中风方面内涵丰富,且疗效独到。本文对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探究该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有效性及可推广性。
  方法:
  收集60例脑梗塞中风恢复期住院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脑梗塞的诊断标准、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组,每组30例。电针组予以电针治疗,结合组在电针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经治疗4个疗程后,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1)4个疗程后电针组中2例脱落,结合组1例脱落。比较治疗前后电针组组内轻重分型构成,两组治疗后均在轻型之列。认为在治疗中风恢复期方面,电针疗法、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均有效。
  (2)比较治疗前两组组间病类诊断评分,治疗后两组病类诊断评分均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认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在治疗中风恢复期上优于电针组。
  (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合组总有效率(89.66%)明显高于电针组(75.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认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在治疗中风恢复期方面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程。
  结论:
  在治疗中风恢复期方面,电针疗法、电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两者疗效确切,但后者疗效优于前者。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在中风恢复期治疗中有神经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类诊断标准评分,提高有效率。该疗法值得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