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补阳还五汤对肝硬化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内源性H2S水平的影响
【6h】

补阳还五汤对肝硬化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内源性H2S水平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肝硬化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变化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小结

实验二:补阳还五汤对肝硬化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内源性H2S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 果

讨论

1.肝硬化后CCM动物模型的建立

2.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肝硬化性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

3.气体信号分子H2S、NO在肝硬化性心肌病发病中的意义

4.肝硬化中医病机探讨

5. 补阳还五汤在慢性肝病和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6. 补阳还五汤对肝硬化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内源性硫化氢与肝硬化性心肌病

论文病理图片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实验一:观察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在不同时期肝硬化心肌病(Cirrhotic Cardiomyopathy, CCM)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变化,探讨其在CCM发病中的价值。
  实验二:观察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decoction, BHD)对肝硬化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内源性 H2S生成的影响,寻找治疗肝硬化性心肌病的方法。
  方法:
  实验一: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Sprague Dawley, SD),体质量约220-25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n=9),余31只为模型组。N组给予标准颗粒饲料喂养,饮自来水。模型组大鼠给予6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以3ml/Kg,每周2次,首剂加倍,同时第l、2周以10%乙醇为唯一饮用水,第3、4周改20%乙醇为唯一饮用水,第5周开始用30%乙醇为唯一饮用水。造模至12周时,取9只模型大鼠(模型组1,M1组)处死取材。其余动物继续注射60%CCl4橄榄油溶液,饮用30%乙醇造模2周,实验结束模型大鼠为模型组2(M2组)。N组、M2组大鼠于14周末处死取材。常规检测各组动物肝功能(ALT、AST、TP)。检测心肌组织H2S含量。检测心肌及肝脏组织病理学。
  实验二: SD雄性大鼠70只,体重约220-250g,按照实验设计要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Ⅰ组,n=10)、处理组(n=60)。处理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联合乙醇饮用法建立肝硬化性心肌病大鼠模型。造模至12周末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全部病例继续给予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联合乙醇饮用法造模,在此基础上Ⅱ组(CCM模型组,予生理盐水3ml·d-1灌胃);Ⅲ组(BHD低剂量干预组,予补阳还五汤14g·kg-1·d-1灌胃);Ⅳ组(BHD中剂量干预组,予补阳还五汤21g·kg-1·d-1灌胃);Ⅴ组(BHD大剂量干预组,予补阳还五汤28g·kg-1·d-1灌胃)。Ⅰ组每只大鼠予生理盐水3ml·d-1灌胃,标准颗粒饲料喂养,自由进食、饮自来水。药物干预周期为8周,实验周期共20周。检测大鼠血清 cTnI水平、心肌组织H2S含量; HE染色观察肝脏、心脏病理学。
  结果:
  实验一:⑴肝功能:M1组、M2组ALT、AST上升,TP下降,与N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M2组ALT、AST上升较M1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⑵心肌组织 H2S水平改变:与 N组比较,M1组心肌组织H2S下降达1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2组下降达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2组较M1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肝脏病理学:N组为正常肝组织,M1组、M2组为肝硬化,M2组肝硬化程度较M1组严重。⑷心肌病理学:N组为正常心肌组织,细胞排列整齐;M1组心肌细胞大致正常,但出现心肌水肿;M2组除心肌水肿外,存在心肌细胞坏死。
  实验二:⑴血清cTnI水平变化:与Ⅰ组比较,处理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大鼠血清 cTnI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硬化性心肌病模型组Ⅱ组比较,药物干预组(Ⅲ组、Ⅳ组、Ⅴ组)大鼠血清cTnI水平降低,且与剂量呈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心肌组织H2S水平变化:与Ⅰ组比较,处理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大鼠心肌组织H2S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Ⅴ组心肌组织 H2S水平升高,且Ⅴ组较Ⅲ组、Ⅳ组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肝脏组织病理学:Ⅰ组大鼠肝组织无异常,Ⅱ组为重度肝硬化,Ⅴ组为轻度肝硬化,Ⅳ组为中度肝硬化,Ⅲ组肝硬化程度较Ⅳ组、Ⅴ组加重。⑷心肌组织病理学:Ⅰ组心肌组织正常;Ⅱ组(CCM模型组),部分心肌坏死、核消失,纤维化样改变,横纹消失,肌浆呈不规则粗颗粒状,肌纤维呈条索状,炎症反应明显;Ⅲ(BHD低剂量干预组),心肌病理改变较Ⅱ组减轻;Ⅳ、Ⅴ组(分别为BHD中剂量组、BHD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坏死减少,轻微纤维化伴炎症反应。
  结论:
  实验一:肝硬化发生发展中,内源性 H2S浓度的下降使其对心肌保护作用逐渐减弱,这可能是CCM产生的原因之一。
  实验二:补阳还五汤对CCM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心肌组织H2S水平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