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炙甘草汤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气血两虚型)临床观察
【6h】

炙甘草汤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气血两虚型)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研究对象

1.1病例来源

1.2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4排除标准

1.5剔除标准

1.6 脱落、失访病例处理方法

1.7脱落、失访病例情况

1.8两组病例治疗情况

2.研究方法

2.1主要技术路线图

2.2病例分组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2.3治疗方法

2.4观察项目

2.5疗效判定

2.6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基线资料分析

3.2中医单项症候积分的变化

3.3中医主症积分的变化

3.4中医次症积分的变化

3.5中医症候总积分的变化

3.6两组KPS评分变化

3.7两组汗证病程及止汗时间的比较

3.8汗证严重程度的变化

3.9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

3.10炙甘草汤临床安全性评估

讨论

1.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病因探讨

2.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3.炙甘草汤药物组成及方义分析

4.立论依据

5.炙甘草汤随症加减原则

6.实验结果分析

7.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总结历代医家运用炙甘草汤的临床经验,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服务于临床,通过观察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患者汗出缓解程度、止汗时间以及神疲、乏力、纳呆、心悸、失眠等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初步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多汗症患者的人群特征,评价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临床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中医症候积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予以基础对症治疗加炙甘草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基础对症治疗加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2周。统计两组治疗前后汗出缓解程度、中医症候改善情况、KPS改善情况等,同时记录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行安全性评价。运用统计学SPSS21.0软件对临床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设定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①基线资料分析:入组60例患者中,发病以50-60岁组、40-50岁组居多,占比依次为31.67%、25.00%,男性27例,女性33例,中老年患者居多,而且女性稍多于男性,肺癌、食管癌、胃癌居多,占比依次为23.33%、15.00%、11.67%;以III期、IV期居多,占比依次为51.67%、31.67%;恶性肿瘤患者既往治疗方法数以接受过2种和3种居多,分别占比38.33%、41.67%。 ②疗效分析:观察组30例患者,临床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临床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③汗出缓解程度: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无明显汗出者16例,轻微汗出者10例,中度汗出者4例;对照组无明显汗出者4例,轻微汗出者9例,中度汗出者14例,重度汗出者3例,经卡方检验分析,观察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后观察组出汗程度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对照组无明显缓解,且观察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④止汗时间:观察组最短止汗时间为1天,最长为14天,平均为6.70±3.57天;对照组最短止汗时间为6天,最长为14天,平均为11.35±3.00天;两组止汗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止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⑤改善主症积分:两组对主症积分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⑥改善次症积分:观察组对次症积分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对次症积分无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次症积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⑦改善KPS评分: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①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气血两虚型)患者用炙甘草汤治疗,可明显缓解出汗症状、缩短止汗时间、改善气血两虚证的症候积分(包括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候总积分)及改善KPS评分,且都显著优于用谷维素治疗的患者。 ②在中医单项症状中,炙甘草汤可以改善患者自汗或盗汗、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失眠、心悸、舌淡、脉细的症状;谷维素可以改善患者自汗或盗汗、神疲、乏力的症状,但炙甘草汤改善更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