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关系研究
【6h】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前言

1研究资料

1.1资料来源

1.2采集方法

1.3完成情况

2研究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

2.2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

2.3中医诊断标准

2.4证候要素诊断与分组标准

2.5纳入标准

2.6排除标准

2.7评估标准

3研究方法

3.1临床研究技术路线表

3.2观察内容及方法

3.3数据质量控制

3.4统计学方法

4研究结果

4.1一般资料

4.2各证素分组性别分布比较

4.3各证素分组年龄分布比较

4.4各证素分组既往史比较

4.5各证素分组不同时点例数变化

4.6各证素分组不同时点中医量表均分变化

4.7各证素分组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4.8各证素分组90天BI指数比较

讨论

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素认识的历史沿革

2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及时间节点的认识

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认识

4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证与远期预后的认识

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益气治疗的认识

6本研究中病证结合模式的探索

结语

1研究结论

2研究特色

3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研究进展

附录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附录三 Barthel 指数量表(BI)

附录四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不同时点中医证候要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及远期预后不同的差异,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素演变特点,并分析证素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提供循证学依据,为完善本病病证结合的中药干预方案提供研究方法。 方法本研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子课题?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的一部分,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发病72小时内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住院患者。根据入组当天《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评分进行始发主要证候要素分组,所有入组患者均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的规范化内科治疗基础上,动态采集各组患者入组当天,发病第7、14、28及90天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发病第90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入组病例随访结束后,将所有数据登录课题组设计的专门EXCEL表格中,经数据清洗、整理,结合患者证素量表得分情况,使用SPSS24.0统计工具包进行统计分析。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对于基本资料进行频数分布描述,根据临床研究数据的性质(计量资料、分类资料与等级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全部计量资料都用(?X±S)显示,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的统计对比采用方差分析;当对同一观察对象在不同时点上对同一观察指标进行多次(≥3次)测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检验方法。所有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设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在纳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得出结果并进行讨论。 结果1.证素演变规律:本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均有多种证素并存情况,在发病72小时内,内风证出现比例最高,其次为痰湿和内火,阴虚最少;发病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痰湿、血瘀、内火均为排在前三位证素。发病第90天则以血瘀比例最高,内火组最少。在中医证素量表分值变化上,入组当天内风组均分最高,随着观察时点推移,各组均分均有所下降,内风组于发病第7天即降至10分以下,内火组、痰湿组与气虚组、阴虚组均在发病第28天时降至10分以下。血瘀组均分变化不明显。 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本研究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比较了各证素分组于不同时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别,结果揭示:各时间点间NIHSS均分有差异(P=0.000);组间NIHSS均分不同(P=0.001);可见气虚组患者NIHSS均分高于其他各组,且随着时间延后,分值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别因素与时间因素无交互作用(P=0.336)。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比较:至发病90天统计,气虚组预后不良发生比例最高,各证素分组预后结果比较,行Kruskal-Wallis检验,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素演变具有一定规律,内风变化最速,血瘀较稳定,阴虚证在急性期较少见。发病第7天是内风证素变化的转折点,而第28天则是痰湿、内火、气虚等证素变化的一个拐点。演变过程与病邪自身特征、患者症状、体质等因素均相关。 2.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意识清楚患者中,气虚证者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重,远期预后更差。 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内应密切关注证候要素动态变化情况,结合证素演变规律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关系,分证素,积极、辨证、有效干预,以期望能够改变患者远期预后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