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茵芩清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血脂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6h】

茵芩清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血脂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2 各组大鼠肝指数的变化

3 各组大鼠血脂含量的变化

4 各组大鼠血清 AST、ALT 活性的变化

5 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NASH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NASH的认识

3 导师对NASH的认识

4 茵芩清肝汤方义分析及药理研究

5 NASH的模型依据

6 茵芩清肝汤治疗NASH可能机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病理改变及中医药治疗现状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本文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模型,观察茵芩清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血脂、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寻茵芩清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 将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根据体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还原性谷胱甘肽组(西药组)、茵芩清肝汤低剂量组(低剂量组)、茵芩清肝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均为1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行造模,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 NASH模型。除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低剂量组给予茵芩清肝汤浓缩液0.5g(生药)/ml灌胃,高剂量组给予茵芩清肝汤浓缩液1g(生药)/ml灌胃,西药组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溶液0.02g/ml。实验进行到第4周末,从每组随机取出5只大鼠,灌胃后禁食24小时,称重后用水合氯醛采用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体重每100g,用水合氯醛0.3ml)。麻醉起效后,迅速摘眼球取血,将全血样品于室温放置2小时后离心,转速为1000转/分钟,然后取上清置于-80℃冰箱保存,做好日期标记待检测,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取血后迅速摘取肝脏,观察形态并称取肝湿重,计算肝指数(肝湿重/总重量×100%);然后从肝脏右叶组织取大小约0.5 cm×0.5 cm×0.5 cm,放入10%甲醛溶液固定标本,并标好日期,放入冰箱等待检测。实验第8周末将剩余大鼠灌胃后禁食24小时,采用上述同样方法留取标本。将上述所取标本送去检测,以便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①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体重增加,毛发粗糙,体型明显增大,且精神萎靡,日常活动减少。肉眼观察大鼠肝脏组织色泽发黄暗淡,体积增大,与周边脏器粘连,无明显的边缘线;肝指数、血清 TG、TC、AST、ALT均明显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病理可见细胞脂肪变性,体积变大,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无规则的散落在细胞质内,胞核被挤向一侧,部分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点状坏死灶,明显的脂肪性肝炎的表现。 ②与模型组相比,茵芩清肝汤高、低剂量组及西药组的大鼠肝指数、血清 TG、TC、AST、ALT均有明显改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细胞脂肪变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高剂量组改善程度优于低剂量组、西药组。 ③与西药组相比,茵芩清肝汤高剂量组的大鼠肝指数、血清 TG、TC、AST、ALT均有改善,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研究结论] ①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较空白组大鼠肝脏组织肉眼形态、血脂、肝功能等发生了异常改变,提示高脂饮食可能对大鼠 NASH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②茵芩清肝汤对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NASH模型大鼠血清中TG、TC、AST、ALT含量,改善肝脏组织的病理状态,提示茵芩清肝汤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含量和转氨酶的活性,从而在 NASH的慢性肝损伤和炎症中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