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结合热量控制调控下丘脑OB-Rb/AGRP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6h】

电针结合热量控制调控下丘脑OB-Rb/AGRP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电针联合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体重,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 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实验二 电针联合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脂肪因子Leptin、resistin以及白色脂肪细胞形态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实验三 电针联合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下丘脑OB-Rb、AGRP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胰岛素抵抗及瘦素对肥胖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选用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肥胖Wistar大鼠作为模型,采用“标本配穴”电针法以及热量控制法进行干预,观察对下丘脑瘦素受体(OB-Rb)及下游促食欲肽刺鼠相关蛋白(AGRP)的影响,试图以瘦素抵抗为切入点,探讨电针与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的不同影响,以期为临床运用电针联合热量控制防治胰岛素抵抗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选择Wistar♂大鼠100只,普食适应性喂养1周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饮食组20只(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80只(高脂喂养)。饲养8周后,正常饮食组随机挑选5只,高脂饮食组随机挑选20只大鼠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测定GIR,并测量平均体重、肛鼻长以计算Lee’s指数,进行胰岛素抵抗肥胖模型的评定。 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造模成功后,将高脂饮食组中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热控组、电针+热控组(每组10只),并随机选取正常饮食组中的10只大鼠为正常组。分组成功后,正常组普食喂养,不予任何处理;其余四组则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每天定时称取并记录模型组大鼠饲料的投食量和剩余量,计算其平均进食量,以此为基础给予热控组每只大鼠30%的饮食限制;电针组给予相应电针治疗;电针+热控组采用热量控制和电针双重干预。电针穴位为足三里、丰隆、关元、中脘,针刺深度为3-5mm,电针仪频率为2Hz/1m A,每周3次(10min/次),疗程为8周。 在干预前(0周),干预后的2、4、6、8周分别称取并记录大鼠体重;在干预6周后进行IPGTT、IPITT的检测;在干预8周后每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测定GIR;且在8周干预后进行取材,取腹主动脉血,应用 Elisa法和生化方法检测血清中的TG、TC、FFA,血清胰岛素、血清瘦素、血清抵抗素的含量;取白色脂肪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的形态变化;取下丘脑组织采用蛋白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OB-Rb、AGRP的蛋白及mRNA表达的水平变化。 结果: 1.电针与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体重的影响 在8周电针及热控干预后,三个干预组大鼠体重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电针+热控组体重减轻最为明显;且电针及热控还可以减缓体重的增长趋势。 2.电针与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TC、TG、FFA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在脂质代谢方面:与模型组相比,三个干预组的TC、TG及FFA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电针组及电针+热控组对脂质代谢的调节最为明显(P<0.01)。 在血清胰岛素含量方面:电针组、电针+热控组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热控组亦低于模型组(P<0.05)。 在胰岛素敏感性方面:IPGTT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三个干预组各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均偏低,IPGTT-AUC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电针+热控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热控组(P<0.05)。IPITT实验中,三个干预组各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均低于模型组,IPITT-AUC也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与热控组相比,电针+热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 三个干预组GIR水平均较干预前(0周)升高;与同期模型组相比,热控组GIR水平有所升高(P<0.05),电针组、电针+热控组均显著升高(P<0.01)。 3.电针与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血清Leptin、Resistin及白色脂肪组织形态的影响 在脂肪因子比较上: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与热量控制组Leptin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热控组含量则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热量控制组Resistin含量下降(P<0.05),而电针组与电针+热控组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 在白色脂肪细胞形态变化上:热控组脂肪细胞数目较模型组增多(P<0.05),电针组、电针+热控组细胞数目较模型组则表现为显著性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个干预组的大部分脂肪细胞直径均减小(P<0.05),以电针+热控组最为明显(P<0.01),而三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4.电针与热量控制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下丘脑OB-Rb、AGRP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在蛋白表达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在电针和热控干预后,下丘脑OB-R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AGRP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且电针+热控联合干预效果优于单独电针或热控干预(P<0.05)。 在mRNA基因表达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电针+热控组 AGRP mRNA表达明显减少,OB-R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多(P<0.01);热控组OB-Rb 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所增加(P<0.05),AGRP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三个干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电针结合热量控制能够降低IR肥胖大鼠的体重,减缓体重增长趋势,降低血脂TC、TG、FFA的水平,同时还能够增强 IR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状态。 2.电针结合热量控制能够降低IR肥胖大鼠脂肪因子Leptin,Resistin的含量,降低IR大鼠血清中的高瘦素水平及高抵抗素水平,减轻LR状态的同时也缓解了IR。同时电针联合热控还可增加白色脂肪细胞的数目,减小细胞的大小,提示电针联合热控可以有效促进脂质代谢,减少脂肪细胞中的脂质蓄积。 3.电针结合热量控制可上调IR肥胖大鼠下丘脑OB-Rb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下调AGRP基因的表达,抑制AGRP蛋白的合成。表明电针结合热量控制可能是通过上调OB-Rb的表达,使血清中的瘦素通过血脑屏障与其充分结合,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LR从而发挥瘦素功能,抑制AGRP的表达,起到调控饮食,控制体重、提高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进而改善IR肥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