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积淀与历史进程——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分析
【6h】

文化积淀与历史进程——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 言

第一章文化积淀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文化和文化积淀

一、文化的内涵

二、文化的功能

三、文化积淀

第二节文化积淀和社会发展机制

一、文化模式与社会进程

二、文化精神与社会变迁

三、文化冲突与社会变革

四、文化转型与社会转型

第三节文化积淀和社会发展本质

一、文化积淀与人的生存发展

二、文化积淀与社会经济发展

三、文化积淀与社会制度形成

四、文化积淀与民族精神形成

第四节文化积淀和文化形态史观

一、斯宾格勒的文化史观

二、汤因比的文化史观

三、雅斯贝斯的文化史观

第二章西方文化

第一节西方文化概述

第二节古希腊文化

一、人性的彰显

二、理性的生成

三、民主的曙光

四、面向世界的目光

五、对西方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三节希伯来文化

一、希伯来民族的历史

二、希伯来文化的特征

三、对西方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四节罗马的法律文化

一、公民法时期

二、万民法时期

三、统一法时期

四、对西方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三章东方文化

第一节东方文化概述

第二节中国文化

一、伦理社会的特征

二、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三节日本文化

一、民族文化的特征

二、祖先崇拜和神道教

三、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四、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四章 印度文化

第一节印度文化概述

第二节印度文化的内涵

第三节印度文化的典型特征

第四节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五章伊斯兰文化

第一节伊斯兰文化概述

第二节伊斯兰文化的内涵

第三节《古兰经》与民族性格

一、伊斯兰教的产生

二、伊斯兰教义

三、《古兰经》的主要内容

四、阿拉伯民族的性格

第四节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宗教国家的建立

二、生活方式的改变

三、民族的发展道路

四、人的塑造及行为方式

五、政教合一与民主化

结语:文化融合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文化即是人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是人自觉不自觉地建构起来的人之形象。在这种意义上说,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而象血脉一样熔铸在总体性文化的各个层面中,以及人的内在规定性之中,自发地左右着人的各种生存活动。文化以自发的文化模式和自觉的文化精神的形式而存在,深深地影响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不同的文化形态塑造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独有的特征,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这种文化积淀就成为了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内在机理,使历史发展呈现为主富多彩的多样化格局。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过纷纭复杂的文化形态,本文从对当今历史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角度归纳概括了四种文化形态范例:即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机制,直接影响着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使其走出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如西方文化是理性文化模式,它以人与自然的彻底分化为特征,以自然为对象,探索自然界的“逻各斯”,从而奠定了以“奴斯”为基础的分析理性和逻辑的思考方式。这种理性的文化模式,这种人与自然的分化促使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促进了个体与类的彻底分化。正是这样的分化,使西方较早地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理性和个体自由文化精神的支撑。而东方文化是伦理文化模式,它的特征是人与自然没有彻底分化,这就使得人对自然的依赖直接体现为人对自身的天然血缘群体关系的依赖,这种人与自然、个体与类直接同一的状态,使东方文化具有了整体性、平衡性和主张和谐的特征,成为维护血缘共同体的社会本位的伦理文化。这种文化模式在当时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但它的经验性、保守性和对个性的泯灭,最终阻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使自然经济和小生产的农业耕作成为社会长久不变的生存模式。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也同样以各自特有的文化模式影响着其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如果说,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模式及其机理在民族历史时期,直接成为不同民族历史发展主要原因的话,那么,在当代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己开始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这就使民族历史更快地进入世界历史,文化开始出现趋同的倾向。在此条件下,全球化与本土化、主导文化的影响与文化的多样化的内在张力开始凸现出来。因此,在思考文化积淀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时,就要以这种历史条件为背景,理解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样化的关系,以明确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内在文化机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