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学宗教性问题研究
【6h】

儒学宗教性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儒学宗教性问题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性与西学的背景

(一)现代性的悖论

(二)西方对宗教作用的新认定

二、儒学宗教性涉及的概念界定

(一)儒、儒家、儒学、儒教

(二)宗教

(三)孔教、儒教、儒学的宗教性

三、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可能性研究

(一)孔子的思想被阐释为儒教的可能性

(二)儒学、儒经被阐释为儒教的可能性

(三)由宗教的定义看儒教成为宗教的可能性

四、儒学宗教性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利玛窦时期的儒教论争——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开始

一、利玛窦矛盾的儒教观

(一)利玛窦对儒学的认同与改造

(二)儒教是宗教但不是正式的宗教

二、基督教士对儒教宗教性质的认定

第二章孔教激辩——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展开

一、康有为国教化的孔教运动

(一)康有为孔教运动的致思理路

(二)康有为孔教运动的理论建设

(三)康有为孔教运动的实践与失败

二、陈焕章昌明孔教的孔教论

(一)陈焕章的孔教活动

(二)陈焕章的孔教思想

三、孔教运动的反对者与否定者

(一)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二)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

(三)章太炎:抵孔反教

(四)梁启超:保国不保教

(五)梁漱溟:以道德代宗教,以伦理代宗教

(六)冯友兰:宗教而变为诗,以哲学代宗教

第三章现代香港孔教运动——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宗教形式建设

一、香港孔教学院

二、汤恩佳的孔教思想

(一)对宗教的认识

(二)对孔子和孔教的认识

第四章儒学的宗教性——现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的时代反思

一、唐君毅:人文宗教

(一)宗教融摄于人文的中国文化精神

(二)儒家的宗教精神

(三)未来中国新宗教之设想

二、牟宗三:成德之教

(一)极圆成的宗教精神

(二)圆教

(三)道德之宗教

三、杜维明:内在而超越

(一)儒家的宗教情操和儒教中国的现实

(二)内在而超越

第五章80年代开始的儒教问题争论——儒学宗教性问题的重提与深入

一、儒教是教论

(一)任继愈:儒教是教说

(二)何光沪:反本开新的儒教论

(三)李申:中国文化宗教论

二、儒教非教论

三、儒教问题争论的后期发展

第六章当代儒教是非——儒学宗教性的制度建设

一、蒋庆:儒教重建

(一)当代新儒学危机和政治儒学的当代转向

(二)儒教重建

二、康晓光:国家儒教

(一)仁政与文化中国

(二)儒教国教论

三、反对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儒学宗教性问题是在儒教传统没落的大背景下,近、现代中国人在追求现代性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时代问题。简单地说,儒学宗教性的问题就是儒学是不是宗教,有没有宗教性质的问题。利玛窦时期的儒教论争是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开始,这个时期对儒教是否是宗教的论争开辟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儒学宗教性论争的典型模式。近代孔教运动是近代知识分子以孔教对抗西方基督教入侵的一种政治上的尝试,这段时期的孔教激辩是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展开,不仅对宗教作了清晰的概念界定,而且对儒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作了重新认定。香港孔教运动是近代孔教运动的延续,采用合法化的宗教形式来复兴和弘扬儒学。港台新儒家以及海外新儒家对儒学的宗教性的研究是参照西方思想界对宗教重要作用的认定而展开的对儒学的新一轮反思活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儒教问题争论是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重提与再现,研究者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重新认识儒学的真面目,这段时期的儒教争论是对儒学研究的深化和细化。蒋庆和康晓光提出的重在制度化建设的儒教重建设计为儒教的当代发展作了理论论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儒学宗教性的结论有着理论上的可能性:儒学宗师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学、儒经都有着被阐释为宗教儒学的可能性,由宗教的定义作为参照,儒学也具有被理解为宗教的可能性。儒学宗教性的研究及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在儒学宗教性的视域之下,儒学将作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或一项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资源贡献于新的时代。我们要关注儒学宗教性问题正反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寻找儒学宗教性问题和时代、社会之间的契合点,以积极的心态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