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行能力视角下的自由——论阿马蒂亚·森的实质自由观
【6h】

可行能力视角下的自由——论阿马蒂亚·森的实质自由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阿马蒂亚·森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选题意义及其理论创新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理论创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思维方法

三、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实质自由观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实质自由观提出的理论背景:从形式自由到实质自由

一、形式自由及其局限

二、实质自由及其超越

第二节 实质自由观提出的理论视角:可行能力方法

一、可行能力方法的溯源

二、可行能力方法的内涵

第三节 实质自由观的构建基石:自由的机会层面与过程层面

一、自由的机会层面

二、自由的过程层面

三、实质自由的理解:机会与过程的辩证统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质自由观的内容

第一节 自由发展观

一、作为目的的自由

二、作为手段的自由

第二节 能力贫困观

一、收入贫困与可行能力贫困

二、绝对的相对贫困与相对的绝对贫困

三、能力贫困观的合理性

第三节 生活质量观

一、森对功利主义生活质量观的批判

二、森的生活质量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阿马蒂亚·森与当代自由观之比较

第一节 效用与能力:传统功利主义的自由观与森的自由观比较

一、传统功利主义的自由观

二、功利主义视角的利弊

三、森的可行能力视角的超越

第二节 基本善与能力:罗尔斯的自由观与森的自由观比较

一、罗尔斯的自由理论

二、罗尔斯的自由权优先理论的缺陷

三、森的能力优先理论的超越

第三节 形式与能力:诺齐克的自由观与森的自由观比较

一、诺齐克的自由理论

二、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三、森的实质自由观的超越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自由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太多的学者围绕自由问题展开了细致的讨论,其中不乏出现一些众所周知的著名理论,但还是没有人可以声称自己对自由的定义是毫无破绽的,因为自由的含义太过丰富。本文主要介绍了印度著名经济学家、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实质自由观。阿马蒂亚·森通过一系列有关自由的几乎是无法证否的基本判断来表述了他对自由的理解和定义,如自由与偏好相关;人们可以进行自我审查;最低限度的自由的定义等等,最后把他的实质自由定义为“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森的实质自由观引发人们从一个更广、更新的角度重新思考自由的意义。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以及阿马蒂亚·森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
   第二章主要探讨森的实质自由观的理论基础。首先交待了森的实质自由产生的背景,然后阐述了可行能力方法,并从自由的机会和过程两方面入手,阐述了森的自由观的理论基石。
   第三章重点分析森的实质自由观的内容。本章通过对自由发展观、能力贫困观以及生活质量观的阐释,从而加深对森的实质自由观的庞大体系的全面了解。
   第四章通过森对功利主义自由观、罗尔斯的自由观及诺齐克的自由观的批判,表明森的实质自由观的重要学术地位。
   第五章论述了中西方学者对森的理论的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