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螺环化合物环应力、生成热及重排机理的理论研究
【6h】

螺环化合物环应力、生成热及重排机理的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1.2课题研究现状

1.2.1环应力的研究现状

1.2.2生成热的研究现状

1.3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2.1化学反应过渡态的计算

2.1.1反应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假设

2.1.2过渡态的计算方法

2.2电子相关问题

2.2.1物理图象

2.2.2电子相关能

2.2.3组态相互作用

2.2.4耦合簇方法

2.3密度泛函理论

2.4基组的选择

2.5振动频率的计算

2.5.1谐振频率的计算

2.5.2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第3章螺环化合物环应力的理论预测

3.1引言

3.2计算方法

3.3结果与讨论

3.3.1设计键反应求环应力

3.3.2 1-亚甲基-2-乙烯基环丙烷的环应力分析

3.3.3 3-亚甲基环戊烯的环应力分析

3.3.4 1-亚环丙基-2-乙烯基环丙烷的环应力分析

3.3.5 4-亚甲基螺[2,4]庚-5-烯的环应力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4章螺环化合物生成热的理论计算

4.1引言

4.2计算方法

4.3结果与讨论

4.3.1计算方案

4.3.2生成热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螺环化合物反应的重排机理

5.1引言

5.2计算方法

5.3结果与讨论

5.3.1反应物、过渡态及产物的几何构型

5.3.2重排机理

5.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所选螺环化合物环应力、生成热及重排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主要针对1-亚甲基-2-乙烯基环丙烷、3-亚甲基环戊烯、1-亚环丙基-2-乙烯基环丙烷和4-亚甲基螺庚-5-烯体系进行了探讨。采用键反应模型对相关体系的环应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B3LYP/6-311G(d,p)水平下采用超同键模型,所计算出来的环应力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以预测螺环化合物的结构中若含有环烯烃结构,环应力则随着环的数目增多而减小,稳定性也随之增强。采用了12种方法对相关体系的生成热进行计算,通过与实验值作对比,结果表明,在所选的12种方法中B3LYP/6-311G(d,p)、B3LYP/6-311++G(d,p)和B3LYP/6-311++G(2df,2p)这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生成热值接近于实验值,其中采用B3LYP/6-311++G(2df,2p)方法计算出来生成热值与实验值吻合最好。通过对目标体系重排机理的计算,结果表明,反应1-亚甲基-2-乙烯基环丙烷到3-亚甲基环戊烯,反应1-亚环丙基-2-乙烯基环丙烷到4-亚甲基螺[2,4]庚-5-烯的重排均是一步完成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