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纳博科夫小说《绝望》中的镜像世界
【6h】

论纳博科夫小说《绝望》中的镜像世界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外文摘要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 以史为镜:文学传统下的精神探索

第一节 与理论之对照:拉康的镜像理论

第二节 与俄罗斯文学传统之对照

一、纳博科夫对俄罗斯双重人格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二、《绝望》对俄罗斯传统文学的戏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以人为镜:“唯我”强权下的“自我”湮灭

第一节 双重人:赫尔曼与菲利克斯

一、镜外人:双重的赫尔曼

二、镜中像:虚幻的菲利克斯

第二节 多棱镜:赫尔曼亦真亦幻的生活

一、商人与乞丐:身份的幻影

二、幸福与背叛:情感的谎言

第三节 镜像的碎裂:“唯我”幻灭后的绝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文本为镜:镜像结构下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对称文本:谋杀的故事与关于谋杀故事的故事

第二节 对称人物:菲利克斯与阿德利安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是享誉文坛的俄裔美籍作家、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
  作为纳博科夫的精心之作,小说《绝望》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彰显了作家对艺术创作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文本中频繁出现的镜子、镜像成为解读这部作品的重要符码。纳博科夫以其纯熟的创作技巧,将对称元素充分融入到文本的细节中去,从内部细节到外部结构均以镜像对称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特的镜像世界中。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作品中所呈现的镜像世界进行详细地分析。首先,从俄罗斯文学的“双重人格”主题入手,阐述纳博科夫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其次,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依据,剖析主人公自我误认的深层原因,透过赫尔曼设置的重重迷障,还原虚幻镜像背后所映照出的真实世界;最后,通过对文本中大量镜像细节的分析和整合,展示文本叙述中所呈现的独特的对称模式,从而揭示纳博科夫隐藏在镜子谜宫深处的对艺术和自由的思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