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博公益传播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6h】

微博公益传播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基本概念阐释

第一节 微博公益传播

一、公益传播

二、微博公益传播

第二节 微博公益传播的发展脉络

一、第一阶段:摸石头过河的起步阶段

二、第二阶段:一呼百应的上升阶段

三、第三阶段:常态经营的平稳阶段

第三节 微博公益传播的分类

一、根据参与主体划分

二、根据传播内容划分

三、根据活动周期划分

四、根据活动性质划分

第四节 社群主义

一、社群主义的概念

二、社群主义的主要观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微博公益传播的特点及其作用

第一节 微博公益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主体:情感共同体

二、传播内容:公共的善

三、传播渠道:互动参与

四、传播效果:责任公民

第二节 微博公益传播的作用

一、个人层面:倡导人人做公益

二、社会层面:主张善的聚集

三、国家层面:推动政策完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博公益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第一节 微博公益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主体动机不一

二、公益活动过程信息不畅

三、公益组织后劲不足

第二节 完善微博公益传播的路径

一、加强公益制度建设

二、规范参与主体素养

三、提高公益组织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博公益“免费午餐”个案研究

第一节 项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项目开展

第二节 项目特点

一、公益传播的互动模式

二、透明公开的公益机制

第三节 项目启示

一、微博畅通的传播渠道

二、微博平民的捐助方式

三、微博平台的官民共治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不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重塑了社会个体的生活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了新动力,改变了传统公益组织的传播方式,拓展了公益组织传播的平台。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公民公益意识爆发式觉醒,我国公益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草根公益组织利用微博传播速度的高效、参与的便捷、互动性极强等特点为公民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平台,并将公众诉求与政府支持进行结合,形成了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模式,开启了我国公益事业的新篇章。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笔者以社群主义为理论基础,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公益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等传播学理论,分析其传播构成要素及传播机制,通过免费午餐个案进一步研究微博公益的传播模式,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微博平台开展高效的公益活动,为我国公益事业的推进提供一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