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信平台著作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6h】

微信平台著作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典型案例和微信平台相关作品概述

(一)微信平台著作权相关案例

(二)微信平台作品的认定及其类型分析

1.微信平台“作品”的认定标准

2.与微信平台作品的认定有关的问题分析

3.微信平台著作权保护作品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

二、微信平台著作权侵权行为研究

(一)微信平台著作权侵权的原因及现状

1.相关主体著作权保护意识淡薄

2.相关利益的驱使

3.微信平台认证机制不严格、源头监管不力

(二)微信平台著作权侵权纠纷的特征

1.侵权主体具有隐蔽性,难以认定

2.侵权行为具有即时性,证据难以提取

3.法律滞后,难以稳妥解决微信平台著作权侵权问题

(三)微信平台作品传播行为的类型及其定性分析

1.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作品

2.微信个人用户在朋友圈或者对话框转载、发送作品

3.转发作品链接的行为

(四)法定免责事由在微信平台的适用

1.微信平台作品合理使用问题分析

2.默示许可制度

三、加强微信平台著作权保护的路径

(一)提高微信平台相关主体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识

1.原创作者

2.信息的转载、发布者

3.信息接收者

(二)微信行业著作权保护措施及相关建议

1.预设著作权标识制度,推行“原创声明”机制

2.“阶段性封号”及“永久收回原创声明功能”的处罚机制

3.推行微信平台实名制申请机制

4.建立快速微利授权交易机制

(三)完善微信平台著作权保护的相关立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现有著作权保护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在为人们表达自我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亦产生了法律上不可避免的问题。微信作为互联网通讯行业的新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交流工具。然而伴着微信这种自媒体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微信平台著作权及其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也日益显露。类型各异、让著作权人防不胜防的微信平台上作品的抄袭和随意转载的现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程度上都比之以往传统互联网平台同类侵权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已经不容忽视。而微信平台作为近几年中国新兴的自媒体形式,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立法或者行业规范,而有关传统互联网著作权侵权问题的研究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界都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成果。
  基于这种情况,文章将在具体分析微信平台上发布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何种传播作品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行为的类型以及法定免责事由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微信平台上更加合理的传播和使用各种原创作者的作品,从而促进文化作品的流通和学习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微信平台著作权的保护路径,以期减少微信平台上的抄袭现象,为微信平台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