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轻微伤致死案件定性研究
【6h】

轻微伤致死案件定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基本案情及观点分歧

(一)基本案情

(二)争议焦点及观点分歧

二、轻微伤致死案件定性时的理论分歧与现实困境

(一)轻微伤致死案件概述

(二)轻微伤致死案件定性时的理论分歧

1.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分歧

2.行为人主观罪过认识分歧

(三)轻微伤致死案件定性时的现实困境

1.不同地区对类似案件的判决不一致

2.酌定量刑情节适用不规范

3.受到法律外因素影响

三、轻微伤致死案件的认定

(一)轻微伤致死案件的因果关系认定

(二)轻微伤致死案件行为人主观罪过认识的认定

(三)轻微伤致死案件行为人行为的认定

(四)本案的认定

四、轻微伤致死案件的司法适用建议

(一)将轻微伤致死规定为法定量开li'1青节

(二)注重分析轻微伤致死案件的客观情况

(三)合理解决轻微伤致死案件的建议

1.坚持依法独立办案,维护法律尊严,坚守法律底线

2.重视裁判文书的说理工作

3.合理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4.合理适用司法救助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轻微伤致死案件中,由于行为人行为导致被害人受轻微伤与被害人最终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逻辑反差,因而在确认因果关系和判断主观认识等方面存在理论分歧;加之中国针对此类型案件尚没有统一规范,以及法外因素干扰等情况又对实践中准确定性案件有所影响,导致处理结果难以实现公平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此类型案件的客观情况纷繁复杂,这些复杂多样的客观情况影响着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确定。因此,对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应当一概而论。文章针对因果关系的确认、主观认识的判断以及打击行为的性质做出了学理分析,并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在定性该类型案件时,应当充分分析案件的客观情况,在确认因果关系、主观认识以及打击行为性质后,做出符合刑法规范的评价;在具体处理案件时,法官应当重视裁判文书的说理工作,法律实务工作者应当坚持依法独立办案,并妥善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与司法救助制度,以期在妥善解决案件纠纷的同时实现公平正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