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满族骑射文化变迁研究
【6h】

满族骑射文化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目的及意义

四、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满族骑射文化的形成

第一节 骑射文化初级阶段

一、骑与射的进步

二、骑射文化融于民族精神

第二节 满族骑射文化高级阶段

一、弓矢发展

二、弓矢制作方法

第三节 弓矢管理制度

一、弓矢制作责任制度

二、弓矢制作奖惩制度

三、弓矢制式及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满族骑射文化变迁

第一节 满族入关后骑射文化变迁方式

一、军事化

二、礼法化

三、竞技娱乐化

四、教育化

五、封建等级化

第二节 满族骑射文化变迁地域性差异

一、关内驻防八旗骑射文化变迁

二、京旗满族骑射文化变迁

三、关外满族八旗骑射文化变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主体的选择与调适

第一节 满族骑射文化变迁原因分析

一、八旗武备荒废

二、废除科举武试

三、火器文化冲击

第二节 选择与调适

一、变迁过程中的文化选择

二、变迁过程中的文化调适

第三节 骑射文化对满族文化影响

一、骑射文化对衣着服饰影响

二、骑射文化对育儿习俗影响

三、骑射文化对婚丧习俗影响

四、骑射文化对八旗制度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满族骑射文化现代性探讨

第一节 满族骑射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融于生活

二、民族认同纽带

三、构建满族民族精神

第二节 满族骑射文化样态

一、活态文化样式

二、固态文化样式

三、断裂型文化样式

四、文化碎片样式

第三节 满族骑射文化保护与传承

一、满族骑射文化迎来新时代

二、骑射文化进校园,开展满族特色课程与体育竞赛

三、满族骑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开发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满族骑射文化产业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国语骑射”系满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及典型代表。满族骑射文化,产生于其早期的渔猎采集生产方式,后逐渐渗透到满族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成为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文化特征。对其变迁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亦颇具现实价值。从历时态角度而言,始于肃慎、挹娄等满族先民的“楛矢石砮”为骑射文化雏形,属于骑与射分离的初级阶段;随着文化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到满族共同体形成以后,逐渐对弓、矢、马等加以规范化。特别是满族入关以后,伴随着满族民族整体封建化、汉化的步伐,骑射文化主要以军事化、礼法化、竞技娱乐化、教育化、封建等级化五种方式得到融入式发展。有清一代,满族骑射文化在变迁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京旗满族、内地驻防满族及留驻东北满族三部分满族群体上,包括变迁内容、变迁程度、变迁时间等,都不尽一致。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满族骑射文化变迁的原因,既有驻防制度及取消武科取仕等政治制度方面因素,又有因文化主体的选择与调适所致。满族骑射文化尽管在清王朝瓦解以后进一步发生变迁,但是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已经影响了满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对其衣着服饰、育儿、婚丧等习俗的影响根深蒂固,处处体现着骑射文化的缩影和烙印。在现代语境下,满族骑射文化则表现为活态形式、固态形式、断裂形式、碎片形式四种文化样态,但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既是满族民族认同的纽带,也是构建满族民族精神的基石,已经深深植根于满族文化体系之中。满族骑射文化作为优秀的满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资源,应当在加强保护传承的同时,对其予以有效开发和科学利用,促进区域文化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繁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