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什克洛夫斯基散文小说的陌生化手法研究
【6h】

什克洛夫斯基散文小说的陌生化手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译 文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与创新之处

四.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注释:

第一章 《感伤的旅行》:讲述体小说

一.“讲述体小说”(сказ,skaz)

二.多维度的叙事视角

三.叙事结构的“延宕”(Торможение,retardation)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动物园》:元小说

一.一部元小说

二.“制动”(задержание):加密(зашифрование)

三.“手法的裸露”(при?мобнаже ния):解密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第三工厂》:回忆体小说

一.“语义的转移”

二.“蒙太奇”手法(монтаж)

三.“假定性”(условность, Convention)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俄罗斯著名文艺理论家和作家,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什氏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毫无疑问,要归功于他的文学才赋及其个性魅力。近些年来,国内外学界对什氏的文学理论,诸如其小说理论、陌生化理论、电影理论等已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于其散文小说的创作,学界却一直很少关注。《感伤的旅行》、《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斯》和《第三工厂》是什氏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创作的极具实验性的自传体三部曲。在这些散文小说中,什氏以丰富多样的陌生化叙述方式来表达其在革命、战争及新旧政治文化更迭时期的心路历程。本文以什氏的这三部作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法、形式批评法,并结合叙事学理论,对其散文小说中所采用的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论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以讲述体小说《感伤的旅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口语性和非情节性的特点,探讨讲述人这一形象所体现的文学传统,论述了小说在构造情节时所采用的“位移”、“发现”与“突转”等手法;第二章以书信体小说《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斯》为研究对象,对“加密”手法:“制动”、“插笔”、“悬念”等,以及“手法的裸露”:“解密”、“讽拟”、“游戏”等陌生化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三章节以回忆录小说《第三工厂》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小说中的电影理论“蒙太奇”、“隐喻”、“暗示”及“假定性”等多种陌生化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