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道义论和功利主义的道德双重加工理论的实验研究
【6h】

大学生道义论和功利主义的道德双重加工理论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概念界定

1.2.1 道德决策

1.2.2 道义论的道德决策

1.2.3 功利主义的道德决策

1.3 文献综述

1.3.1 模型概述

1.3.2 模型比较

1.3.3 测量方法

1.4 以往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进行的改进

1.4.1 以往研究的不足

1.4.2 本研究的具体改进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

2.2.1 使用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个体道德决策的情况

2.2.2 考察情感反应和认知加工对于个体在道德两难困境中做出道德决策的影响

2.2.3 了解道德决策的状况以及影晌因素,为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助人倾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4 研究思路

2.5 研究内容

2.5.1 理论综述

2.5.2 实验研究

2.6 研究假设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一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设计与程序

3.1.3 研究假设

3.1.4 研究对象

3.1.5 研究材料

3.1.6 计分方法

3.1.7 统计工具

3.1.8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9 讨论

3.2 研究二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设计与程序

3.2.3 研究假设

3.2.4 研究对象

3.2.5 研究材料

3.2.6 计分方法

3.2.7 统计工具

3.2.8 研究结果与分析

3.2.9 讨论

3.3 总讨论与结论

3.3.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两种道德决策倾向的影响

3.3.2 使用道德两难范式和过程分离法对两种道德决策倾向的考量

3.3.3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对两种道德决策倾向的作用

3.3.4 大学生个体道德决策的情况分析

3.3.5 结论

第4章 研究进步与不足

4.1 本研究的进步

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Piaget和Kohlberg等人将道德决策归到理性认知的范畴,即道德推理导致了道德决策,到Haidt等人提出,情绪情感与认知推理一样在道德决策中有重要作用,即道德决策的社会直觉模型,直至Greene提出道德的双加工理论模型,认为道德决策时认知和情绪平等竞争的过程,情绪战胜认知则做出道义决策,而认知战胜情绪则做出功利主义决策。通过理论的一步步完善,关于道德决策的研究已经变成心理学界的一门新兴分支——道德心理学。
  本文通过两个不同的研究对道德决策的双加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在研究一中,通过问卷的形式,将代表个体共情能力的共情性关心、想象力、个人痛苦和观点采择四个方面和代表个体思维方式的认知需求和直觉信念两个方面与道德决策两个倾向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1.在认知需求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
  2.在功利主义决策系数上存在着显著的学科类型差异;
  3.在认知总分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
  4.道义论决策的倾向与有害行为所引发的的情感反应有关,相比功利主义决策的倾向,道义论决策的倾向会与共情有较强的正相关,与个人痛苦有较低的负相关;
  5.功利主义决策的倾向则是基于对行为结果和利弊的认知考量,相比道义论决策的倾向,功利主义决策的倾向则会与认知需求有较强的正相关。
  而在研究二中,采用实验设计的方式,将研究一中得出的与个体道义论决策相关联的共情性关心及与个体功利主义决策相关联的认知需求进行了变量设计,得到:
  1.同情心诱发越高,个体的道义论决策倾向越明显;认知负载越低,个体的道义论决策倾向越明显;
  2.当个体认知有负载时,同情心诱发越高,个体的功利主义决策倾向越不明显,反之,同情心诱发越低,个体的功利主义倾向越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