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常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研究
【6h】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常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相关研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路线图

1.3.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课题研究的线路图

1.4课题研究的意义

1.4.1理论意义

1.4.2现实意义

第2章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理论概述

2.1相关概念的科学内涵

2.1.1和谐社会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内涵

2.1.2和谐社会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关系

2.2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启示与借鉴

2.3马列主义对社会保障的核心论述

2.3.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2.3.2社会保障价值目标和原则

2.3.3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2.4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保障的集中阐述

2.4.1社会保障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作用

2.4.2奠定了新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基础

2.5当代中国领导人的社会保障思想

2.5.1社会保障目的和基本目标

2.5.2建立社会保障法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5.3发展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3章常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分析

3.1常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调查

3.1.1基本情况

3.1.2调查的几个具体情况

3.2常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凸显的问题

3.2.1农民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3.2.2政府和企业存在严重问题

3.2.3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3.3常州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成因分析

3.3.1思想认识不足

3.3.2社会保障基金不足

3.3.3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3.3.4农民工整体素质较低

3.3.5社会救济明显不足

本章小结

第4章常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探究

4.1思想上高度重视

4.1.1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4.1.2充分考虑好相关的各种关系

4.1.3充分重视借鉴现有的先进对策

4.2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物资保证

4.2.1增加农民工社会保障财政投入

4.2.2提高农民工参保能力

4.2.3增加农民工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

4.3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4.3.1利用政策优势完善各种相关制度

4.3.2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舰

4.4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工素质

4.4.1利用教育资源建立培训基地

4.4.2鼓励用工单位对农民工职业再培训

4.4.3实行定单式培训规划

4.4.4明确当前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重点

4.5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环境

4.5.1发挥工会等组织作用

4.5.2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人文环境

4.6初步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

4.6.1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科学决策

4.6.2借鉴不同模式经验发挥自身优势

4.6.3通过分类指导优化项目排序

4.6.4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临时应对机制

4.6.5初步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临时模式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展开,国民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广大农民工并没有被城市所真正接纳、认可和尊重,相反,他们的权益经常遭受侵害,他们的社会保障相当滞后。这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影响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对中国部分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是有效解决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需要,是实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长远目标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纵观各个城市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处理的对策与模式,农民工的摇篮苏南地区的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解决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借鉴,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本人在马克思主义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指导下,参照国外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先进经验,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详细分析常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常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常州市政府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处理好其与中央政府、输出地政府、当地企业、社团、组织和农民工之间的关系;机构上应该成立一个领导农民工工作的专门职能部门,收集信息,协调关系,强化管理,科学决策;模式上应该根据农民工实际情况,优化保障项目排序,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完善保障转移、财政支付转移、补偿和社会救助机制,逐步建立起可以衔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思路上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解决常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论文最后作了总结,梳理了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指出了本课题研究的不足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