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科研失信行为分析的诚信文化建构研究
【6h】

基于科研失信行为分析的诚信文化建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科研诚信文化内涵及其影响

2.1 中西方诚信观解读

2.1.1 中国传统诚信观

2.1.2 西方诚信观

2.2 中西方诚信观差异性比较及其整合

2.2.1 中西方诚信观的差异性比较

2.2.2 基于二者的整合—科研诚信文化

2.3 科研诚信文化的内涵

2.3.1 科研诚信文化的概念阐释

2.3.2 科研诚信文化的契约性

2.3.3 科研诚信文化与科学精神

2.4 诚信文化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4.1 诚信文化是科研诚信体系的灵魂

2.4.2 诚信文化对科研诚信的作用

2.5 科研诚信文化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2.5.1 文化软实力中的科研诚信文化

2.5.2 文化建设中的科研诚信文化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代科研失信行为的表现及其诱因

3.1 国内外科研失信行为典型案例

3.1.1 美国科学史上的“水门”事件

3.1.2 韩国黄禹锡事件

3.1.3 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术失信事件

3.2 科研失信行为的表现及发展趋势

3.2.1 科研活动各环节中失信行为表现形式

3.2.2 科研失信行为蔓延的新趋势

3.3 科研失信行为的诱因分析

3.3.1 科研工作者主体科学精神的沦丧

3.3.2 科学共同体运行机制存在弊端

3.3.3 社会传统诚信文化遭遇时代挑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科研诚信文化建构及实现路径

4.1 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4.1.1 走出片面追求数量的科研误区

4.1.2 树立以科研诚信为导向的科学精神

4.2 培育科学共同体诚信文化自觉

4.2.1 以制度约束促进科学共同体诚信自觉

4.2.2 深入开展诚信教育

4.3 营造新型和谐的科研外部环境

4.3.1 积极倡导社会各行业人人讲诚信的价值理念

4.3.2 营造轻松和谐的科研氛围

4.3.3 吸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建构中国特色的科研诚信文化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时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当今社会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科学的魅力在于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社会价值,为社会进步孕育着无限的、新的可能。也正因如此,求真求实,开拓创新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灵魂与精神追求。然而,藉于科技自身的不确定性与商业化趋势,科学研究不断高度职业化与社会化,近代以来科学研究中的各类不端行为屡有发生。特别是最近几年,突破公众道德与国家法律底线的各类学界丑闻更是层出不穷,且愈演愈烈。基于此,本文从各类学术不端事件出发,从多角度解读科研诚信文化,探讨其建构路径,以期推进国家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从早期的默顿学派意识到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欺骗行为”开始,直到1988年美国政府发布的《联邦登记手册》,第一次对科研不端行为做出了权威的界定。科研失信问题的背后,诱因往往错综复杂,众多原因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诚信文化的缺失。文化铭刻在人们内心,它每天都在缓慢地获得新生、取代权威力量并维持人们的法律意识。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观念,在东西方阐释与实践中,侧重点各有不同,而科学精神中的求真精神,实质上也是诚信观在科技活动中的解读。科研诚信文化的建构也是对一种科技伦理规范,文化的积淀与渲染。也许在科研诚信建设中并没有体制法规来得明显,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科研工作者的观念和道德,这种影响则正是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我国当前,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无疑为科研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通过对东西方诚信观的现代整合,尝试性地提出培育科学共同体与科研工作者的“诚信文化自觉”,旨在使求真求实和诚实守信成为科学共同体和其中每个成员在各自领域活动中自发自觉的价值追求,对科研诚信问题研究进行文化视域的新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