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存废之争的社会与文化探析
【6h】

中医存废之争的社会与文化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中医存废争论的缘起及演变

2.1 民国时期的中西医争论

2.2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西医争论

2.3 2006年以来关于中西医的争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对中医存废争论的解析

3.1 几次争论的社会文化背景

3.2“废医派”的文化和知识背景及其主张的演变

3.3 “拥医派”的文化背景与辩护策略的演变

3.4 争论的平息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争论的再认识

4.1 科学概念和科学观的差异引发的争论的不确定性

4.2 以科学性的名义引发争论与解决方式的错位

4.3 对争论的利益解释

4.4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文明涌入中国,中国许多传统的知识(如天文、地理、算学、农学甚至一些技术知识)均被纳入到西方知识框架中或被西方知识取代。中医也同样遭遇了上述尴尬,关于中医“存废”的争论绵延了百年,尽管中医始终处于“防守”状态,但却始终存而未废,而且中医“存废”的争论不断被引向“科学性”的争论。因此展现这场争论背后广阔的背景,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不论对于中医的发展抑或更加全面地理解科学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尝试以科学知识社会学关于科学争论的“利益模型”的研究逻辑为分析框架,以近代以来中西医之间几次大规模的论争为背景,理清几次争论的脉络,提炼每次争论中的缘由、背景及争论平息的方式等,期望能够对这场争论进行除“科学”维度之外更加全面的理解,使人们走出关于中医科学性争论的误区,进而进行建设性的讨论。
  研究指出,中医存废的争论是在中西方文化碰撞过程中展开并持续的,中医科学性问题始终是人们纠缠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科学概念及对科学合理性标准的多元理解决定了以科学的视角展开的争论不会达成共识;而关于中医“科学性”的争论总是以政治的或行政的方式被暂时平息,使得争论的缘起与平息机制之间发生错位;参与争论的人员涉及政治精英、官员、医生、商人、学者等诸多职业类型,参与者的身份决定其在争论中的主张,显示争论并非单纯学理性争论;从利益的视角看,中医存废之争是政治利益、职业和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交织在一起的利益之争。中医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作为医学本身,同时也具有文化、政治、职业与经济的内涵。中医的合理性在于其在生活世界中的全部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郭玉环;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学科 科学技术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谢咏梅;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医学史;
  • 关键词

    中医; 存废争论; 文化碰撞; 平息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