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6h】

“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临床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病例选择

3治疗方案

4疗效评价指标

5安全性评价标准

结果

讨 论

结 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缺血性中风的中医研究进展

附 表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用176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平行对照分为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外加一般治疗的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和一般治疗的对照组(以下简称B组),A组96例,B组80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同时A组给予口服星蒌承气汤100ml,每日二次和针刺涌泉穴20min,每日二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对NIHSS、ADL评分、中医证候、QLI、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进行评估。 观测指标和方法: 观测NIHSS、ADL评分、中医证候、QLI、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并参照上述指标的参考标准进行分级量化评估,将所有观测指标填写临床观察表。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结果: 1.临床疗效分析化痰通腑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显效65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89.6%;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24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达76.3%。两组总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较好的疗效。 2.两组病例NIHSS评分的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NIHSS评分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有显著差异。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均可显著改善NIHSS,以治疗组为优。 3.两组病例ADL评分的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ADL评分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ADL评分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ADL评分有显著差异。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均可显著改善ADL,以治疗组为优。 4.对中医证候的影响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均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以治疗组为优。 5.对QLI的影响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QLI均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QLI上以治疗组为优。 6.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前两组病例间血液流变学情况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改善较对照组显著。 7.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治疗前两组病例间凝血功能情况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FIB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提示两组改善凝血功能情况作用相似。 8.安全性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本方案对肝肾功能及血象无明显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没有一例出现死亡。 结论: 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过程中,能明显改善NIHSS、ADL评分、中医证候、QLI、血液流变学,缩短疗程,降低患者的花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化痰通腑联合针刺的“上病下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有较好的效果。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