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子午流注指导下的上病下治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
【6h】

子午流注指导下的上病下治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理论基础

1中医认识

1.1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1.2中医对脑水肿的认识

1.3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西医认识

2.1 ICH后病理生理改变

2.2治疗

3子午流注

3.1中医时间医学

3.2西医时间生物学

3.3高血压脑出血的时间医学浅析

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标准

1.1诊断标准

1.2病例纳入标准

1.3排除标准

2一般临床资料

3研究方法

3.1分组

3.2治疗方法

3.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3.4统计学处理

4治疗结果

4.1血肿、水肿量治疗前后的比较

4.2无创脑水肿仪动态监测扰动系数的变化情况

4.3中医症候学评分

4.4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4.5综合疗效评定

4.6平均动脉压MAP

3.6一般指标

小结

讨论

1相关药理学研究

2安全性评估

3遣方特色:急则治其标

4灌肠给药

5中病即止

6时间医学

7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上病下治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脑水肿(BE)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该病的治疗开拓思维并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99例腑实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通腑合剂辰时和酉时治疗组各37例、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酌情加用通腑合剂(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自制中成药,由大黄、枳实、厚朴、桃仁、赤芍、陈皮、广木香、莱菔子等组成),分别于辰时、酉时灌肠给药,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的血肿量、水肿量、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临床疗效做比较;治疗中动态监测脑水肿综合扰动系数及平均动脉压(MAP)并进行评估。
   结果:
   1.发病首日(治疗前),三组患者影像学检查(头颅CT)评估血肿量及水肿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辰时治疗组与其他组比较,P<0.05,血肿及水肿吸收明显。
   2.各组患者在发病首日双侧综合扰动系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8天,各组患侧与健侧相比P<0.01,且辰时治疗组综合扰动系数明显低于其他组;治疗14天,各组间双侧比较差异性减小(P>0.05)。
   3.治疗前中医症候学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各组间与治疗前相比,P<0.01,辰时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P<0.05。临床疗效评定显示通腑合剂辰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其他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首日各组间MAP比较,P>0.05;14天后,各组间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14天后,各组间MAP相比,虽然P>0.05,但是折线图分析显示通腑合剂辰时治疗组与对照组、通腑合剂酉时治疗组相比,有较平稳降压趋势;
   5.对照组在治疗中有两例出现肾功能异常,而通腑合剂治疗组患者未发现明显异常。
   结论:综上所述,通腑合剂辰时治疗组与酉时治疗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临床意义,说明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通腑合剂的择时而治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促进HICH后BE颅内血肿、水肿的吸收,减轻BE,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临床症状,并可能有调控血压、护肾等作用,显著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维途径及临床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