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临床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6h】

从临床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代理获取

目录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思考

第三部分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第四部分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报告

第五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结论

第六部分典型病案

综述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论著及所获奖励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滑膜炎症可导致关节结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劳动力丧失,甚至死亡。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虽然《内经》为我们奠定了研究痹证的病因病机及治则,但受历史条件所限,未能对本病作出更细微全面的描述。目前,国家有关部门还为本病制定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但其中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临床证候分型标准尚有许多与临床未能完全吻合,操作执行起来较为困难,其原因是诊疗标准尚欠规范,与临床仍有一定差距。本研究以类风湿关节炎为对象,以1512例临床资料为基础,采用聚类模糊分析等数理方法,提取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征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从临床实际深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以期为建立一整套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论治诊疗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和临床基础。 方法知识挖掘是近20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的数理分析手段之一,适合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的需要,即中医体质、证候的分类、症状的组合可以通过知识挖掘而实现。我们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开发出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分型和治疗效果分析系统,对1512例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病情发展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验证了基于聚类分析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病因特点和临床证候特征,为其临床诊治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包括:调查方案设计、病历方案设计、试验组织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结果我们从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在四家临床基地收集到15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分类(即分型),经过计算机反复运算后得到代表中医四种证候类型的证候群集合,为了方便起见,分别命名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概括出该四型的主特征,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临床依据。并筛选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标准。通过知识挖掘,分析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病理演变规律。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标准的初步确立1)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变形;肌痿着骨(任一项)2)晨僵≧1小时。 3)乏力。4)渴不欲饮。5)类风湿因子阳性。6)脉象滑或数或细。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分型诊断标准 第Ⅰ型:一般指标: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局部皮温高,晨僵,渴不欲饮,恶寒,乏力。生化指标:血沉(高度增快),白血球(轻度增快),类风湿因子(+);脉象:数,滑,滑数;舌象:舌质:舌红,红瘦;舌苔:黄腻,薄黄,薄白。 第Ⅱ型:一般指标: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局部皮温高,寒热往来,发热,晨僵,乏力,皮下结节,渴不欲饮,自汗。生化指标:类风湿因子(+),白血球(中度或高度增高),血沉(中度或高度增快),血红蛋白(轻度下降)。脉象:滑,滑数,沉滑,沉紧。舌象:舌质:红绛,胖大,淡白,舌红,红瘦;舌苔:白腻,黄腻,薄黄,薄白。 第Ⅲ型:一般指标:关节疼痛变形,活动后加重,心慌,手足心热,自汗,晨僵,乏力。生化指标:类风湿因子(+),血红蛋白(中度下降),血沉(中度增快),γ球蛋白(轻度增高)。 脉象:滑,沉弦细,弦细数,滑细数。舌象:舌质:红绛,胖大,淡白,舌红,红瘦;舌苔:剥脱苔。 第Ⅳ型:一般指标:关节变形疼痛,肌痿着骨,晨僵,乏力,夜尿多,渴不欲饮,手足心热,手足不温。生化指标:类风湿因子(+),血红蛋白(中度下降),γ球蛋白(中度增高),谷丙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增高),血沉(中度增快)脉象:滑,沉弦细,弦细数。舌象:舌质:红瘦,镜面舌,裂纹;舌苔:剥脱或少苔。 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研究结果表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是风寒湿,尤以湿为主。多发于夏季和春季,发病高潮时间是从清明到小满这个阶段,气阴虚、肝肾阴虚之体质比气虚、阳虚体质之人更易感类风湿关节炎。风湿之邪是存在于本病的各个阶段和所有证型中,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因。先天禀赋不足是本病发病的基本内因,后天之气不足是另一个重要的内因。 本病的发展变化过程可分为3期,初期多形成湿热阻络,中期多形成中焦湿阻、虚实错杂,后期脏气亏虚、骨络痹阻。 在病机方面,气血病机是一个影响病情变化的主要因素。若卫气被邪气阻遏,则易郁而化热,形成局部红肿、皮温高。血分病机可分为血热、血瘀、血虚和血浊四个阶段。脏腑虚衰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病机,主要为脾气虚、脾阳虚以及肝气虚、肝阴虚、肝血虚和肾气虚、肾阳虚、肾精亏虚等。 类风湿关节炎病涉及到脾、肝、肾、三焦、心、肺等脏腑,脾肾虚衰、中焦湿阻是根本的病机。关节是本病的主要的病变部位,初期为关节肿痛为主,中期以关节变形为主,后期以关节之筋、骨、肌痿废为主。 本病初期为邪气亢盛、正气未衰的实热证阶段,邪正相争剧烈,发病急,病情重,多见发热,关节肿痛,口渴不欲饮,皮下结节,晨僵,脉数有力,舌质红,苔黄腻。血沉快,白血球数增高等。中期为阴阳失调、虚实错杂之证。有虚有实或邪实较盛,痰浊内生,瘀阻逐渐加重,或正气偏虚,气阴不足,或阴寒偏盛,而见寒痰、寒湿、寒瘀;或阳热偏胜,而见热痰、湿热、热瘀之证等,病性较为复杂。后期以正气不足,邪气不去为特点,肝、脾、肾均虚,可表现为气虚、阳虚,精亏、血虚、阴虚,或精气两虚,或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等虚损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