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糜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6h】

消糜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诊断标准

3.治疗药物

4.实验方法

5.治疗结果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认识

3.消糜汤的临床疗效

4.消糜汤的中医组方药效分析

5.消糜汤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糜烂性胃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采用消糜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肝胃不和型),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改变,客观评价消糜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肝胃不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按盲法要求,将90例门诊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且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的合格受试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所用药物按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原则,统一进行编号,然后根据就诊的时间顺序按编号发药,每个病人提供同一编号可连续服用6周的药物。治疗组患者服用消糜汤,本方为导师的经验方(由柴胡10g,枳壳10g,郁金10g,陈皮10g,砂仁10g,佛手10g,香橼皮10g,川楝子10g,赤白芍各10g,蒲公英15g,炒菜菔子10g,炙甘草6g,白芨20g,黄连6g,吴茱萸3g,乌贼骨30g组成),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次150ml,一日2次;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一次150mg,一日2次。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以6周为一疗程。两组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服药同时给予抗HP治疗,服用枸橼酸铋钾240mg、阿莫西林10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疗程一周。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确定临床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辨证要求的症候(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嗳气,胸闷太息,嘈杂泛酸,纳呆食少等)的量化积分,治疗前后必须做胃镜检查。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了解复发情况。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录入,揭盲及数据分析,进行综合疗效评价,比较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疗效性指标(中医辨证要求的症状和体征、胃镜检查、复发率)的变化,对各组治疗进行有效性评价。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替代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愈显率为57.78%;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66%,愈显率为55.5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包括中医辨证要求的症状和体征、胃镜检查)总有效率、愈显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相当。 2.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8.74±4.39)与治疗前(17.44±3.95)比较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7.84±4.62)与治疗前(16.67±3.64)比较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差值(9.20±4.50)与对照组(8.53±4.6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两种药物治疗均有明显效果,并且两者疗效相当。 3.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24.39%,对照组复发率为64.1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消糜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与西药相比,复发率低。 4.两组胃镜像的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提示两种药物均能明显改善胃镜像,并且两者疗效相似。 5.在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消糜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型,在综合疗效、症状体征、胃镜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与雷尼替丁疗效相当,并且具有复发率低,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其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