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技术影响下的超表皮建筑生成手段与设计策略研究
【6h】

现代技术影响下的超表皮建筑生成手段与设计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综述

1.2 国内外研究的相关课题与外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2章 超表皮建筑相关问题解析

2.1 建筑表皮的特性

2.2 建筑表皮发展阶段

2.3 超表皮建筑相关理论

2.4 超表皮理论应用于创作的生成过程

2.5本章小结

第3章 超表皮建筑生成手段

3.1 基于材料技术的表现化超表皮生成

3.2 基于构造技术的表现化超表皮生成

3.3 基于数码技术的表现化超表皮生成

3.4 基于拓扑化的本体化超表皮生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表皮建筑的设计策略与表现化超表皮建筑的发展应用

4.1 表现化超表皮建筑的设计策略

4.2 本体化超表皮建筑的设计策略

4.3 表现化超表皮建筑的发展应用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快发展以及社会文化、消费理念的不断扩张,建筑不得不将日常生活纳入到设计的考量中去,因此就促使信息媒介与建筑表皮发生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将技术、意识、经济、图像和身份特征交织于一起的表面——“超表皮”。它具有物质实体和信息意识的双重属性,同时质疑了传统“二元论”对界限的明确限制与割裂,强调数字技术、媒体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创造性融合。超表皮建筑包含传统意义的建筑元素语汇,同时又在消费文化和数控技术的作用下产生异化,试图在表皮界面渗透某种信息互动的精神属性,并与使用者产生知觉反馈,甚至更大范围地作用于城市范围。
  超表皮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态和使用方式,本文的目的就是在技术影响的前提下探讨超表皮建筑的生成手段,以及如何作为一种新形式新媒介去干预城市空间的反馈和公众互动,研究具体的形态操作方式以及项目实施的设计策略,进而建立起一种积极回应时代特征和发展的形态生成手段。
  文章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超表皮建筑理论产生的背景,说明此类型是符合时代特征以及发展规律的,并对其定义和研究对象予以界定解释。其次对超表皮建筑的操作手段进行研究,大致分为倾向于美学考虑的表现化生成和形态功能的本体化生成。再次通过材料、构造、数码三个分项具体展开对表现化生成的形式研究,和从拓扑概念衍化转译为图解建筑、动画建筑和液态建筑的本体化形式生成手段,并在生成机制和设计思维层面对拓扑化超表皮建筑予以研究。最后通过国内外大量实例的研究,针对应用更广泛的表现化超表皮建筑的发展制约进行思考,提出设计策略和宏观控制策略,展望其未来在公共空间信息联动、城市新媒体时代以及智慧城市网络搭建三个层面的应用拓展。
  本文基于现代技术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现象,落实于建筑形式的生成创新上,总结了超表皮建筑的两种形式生成手段,梳理了“超表皮”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方向,提出了区别于其他类型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策略,预测了建筑形式在将来几十年后的应用领域拓展。本文对建筑空间与信息整合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为建筑学领域的形式创新明晰了另一个发展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