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RP型LaPrNiO阴极在改进的GDC电解质上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6h】

RP型LaPrNiO阴极在改进的GDC电解质上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阴极与电解质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对SOFC有着很大的影响。最近被称为Ruddlesden–Popper(简称RP)型层状钙钛矿结构的阴极材料,以其在中温区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高的氧扩散能力与表面交换能力而被人们所重视,成为中温SOFC(IT-SOFC)最具潜力的阴极材料之一。Gd0.1Ce0.9O1.95(GDC)由于其在中温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而且与RP型阴极材料热匹配度较高,常被选用作为电解质材料。但是商业GDC粉中存在SiO2杂质极大的影响着晶界电阻,导致性能下降,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的Fe2O3可有效地清除SiO2,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影响是极化电阻会变大,表面性能变差,这对阴极材料的研究极为不利。本文对商业GDC电解质表面性能进行改善,并对La3Ni2O7材料的A位掺杂Pr得到RP结构LaPrNiO阴极,并且将GDC与RP结构阴极结合,以期望得到较高的电池性能。
  首先,对添加Fe2O3的GDC电解质的性能研究,发现在高温烧结1400℃的过程中,Fe2O3与SiO2反应生成Fe2SiO4,由于其熔点低于1400oC,高温下溶融并会在GDC电解质的表面析出,严重影响GDC表面以及电极的性能;将GDC电解质的两个表面分别覆盖一个Al2O3板,以便于除去在表面析出的Fe2SiO4,使得电极与电解质能够更加良好的接触,从而使得GDC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GDC电解质极化阻抗减小50%左右,从而制备出高性能的GDC电解质。
  其次,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La3-xPrxNi2O7(x=0.0-3.0)系列阴极材料,物相分析发现随Pr掺杂量的增多,晶体结构由La3Ni2O7转变成Pr2NiO4。直流四端法进行的高温电导率测试表明,当少量的Pr(x=0.4)掺杂时电导率最高,其最大值为70Scm-1。当Pr含量增加到x=2.2时晶体结构发生转变,导致电导率比La3Ni2O7结构最大值下降近50%;进行Arrhenius图拟合,发现低温区接近线性,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热膨胀测试分析表明,La3Ni2O7结构具有与GDC最相近的热膨胀系数(TEC)。
  以改进后的GDC为电解质对La3-xPrxNi2O7阴极材料进行半电池测试,其中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当Pr的掺杂量x=1.0时,得到La3Ni2O7结构中最小的极化阻抗,800oC下极化阻抗为0.22Ωcm2;进行不同氧分压下的阻抗谱分析,可知影响电极过程的主要是三相反应区(TPB)内电荷的转移过程;极化曲线测试发现,Pr含量越多同一过电位下电流密度越大,在所成La3Ni2O7结构中Pr的掺杂量x=1.0时,0.1V的过电位下电流密度为260mAcm-2,进行半电池的横截面测试发现电极与电解质接触良好,并且每个比例的阴极厚度基本相同,说明电化学性能测试基本真实有效。
  最后,由于La2PrNi2O7阴极在La3Ni2O7结构下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以Ni-GDC为阳极、La2PrNi2O7为阴极、以改进性能后的GDC为电解质制成电解质支撑型单电池,测试出电池的开路电压在0.8-0.9V左右,输出最大功率密度在800oC时达到223mWcm-2。
  综上所述,La2PrNi2O7阴极用在改进性能后的GDC电解质上,具有La3Ni2O7结构中最优的电化学性能,极化阻抗相比La3Ni2O7减小60%,在电极反应中的控制步骤是TPB内电荷转移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还需要对材料的离子电导率进行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