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抗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穴位针效差异及机制研究
【6h】

电针抗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穴位针效差异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实验一电针不同经穴对心植物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差异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电针不同经穴对植物神经中枢乙酰胆碱酯酶影响的差异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讨论

1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室性心律失常的认识

3模型选择

4选穴原则

5电针抗室性心律失常的穴位针效差异探讨

6电针抗室性心律失常机制探讨

7植物神经系统与室性心律失常

8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酯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心的植物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承担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以中医经络学说经脉(穴)—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选择不同穴位(内关、列缺、太渊、大陵、足三里、梁丘、阳陵泉、风市)对室性心律失常大鼠进行电针治疗,通过对心电图、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放电、心自主神经中枢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检测,研究不同经穴电针对正常及室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电图、心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动的影响,探索穴位针刺效应差异及机制。 方法: SD大鼠200只,体重200~250g,雄性,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10只)、模型对照组(B组,10只)、单纯电针组(C组,80只)、电针治疗组(D组,80只)。C组和D组又分为C1—C8亚组及D1—D8亚组,即内关、列缺、太渊、大陵、足三里、梁丘、阳陵泉、风市8个亚组,每亚组大鼠10只。氯化铯静脉注射致室性心律失常造模,各穴位分别电针5min,留针10min,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大鼠心电图、心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放电;运用组织化学法检测交感、副交感中枢的AChE的活性。 结果: 1.心电图:造模后心电图出现典型的室性期前收缩表现,心率明显减慢,具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电针组在电针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电针治疗组各亚组电针后,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表现消失,心率较电针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亚组间比较内关治疗组心率增高最明显,大陵、足三里次之,与其它亚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2.神经放电:造模后迷走神经放电减少、交感神经放电增加,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纯电针组各亚组电针前后比较,迷走、交感神经放电均无显著性差异;电针治疗组各亚组电针后与电针前比较,迷走神经放电不同程度的增加,交感神经放电不同程度的减少,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亚组组间比较显示电针内关对植物神经调节的效应最强,大陵次之,与其它亚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3.AChE灰度值:正常组在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及脊髓外侧角AChE阳性细胞核不着色,胞浆棕黄色,灰度值分别为70.29±7.91、71.48±6.20;造模后AChE灰度值均大于正常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单纯电针组各亚组AChE灰度值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电针治疗组各亚组灰度值均小于造模组,并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亚组组间比较显示内关穴位AChE灰度值小于其它各亚组,并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1.电针内关、大陵等8个腧穴都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室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心电活动,但不同经穴的针刺效应存在差异,内关穴针效最明显,大陵次之。 2.电针不同经穴均能不同程度的调整心律失常时心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内关穴的调节效应最强。电针对心植物神经功能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其抗室性心律失常穴位针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3.不同经穴电针均能不同程度影响中枢神经元AChE活性,其中内关电针治疗组活性最高。电针对植物神经中枢神经元功能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其抗室性心律失常穴位针效差异的原因之一,并可能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活动发挥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