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期刊>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 >穴位的不同组织特性对电针针感的影响
【24h】

穴位的不同组织特性对电针针感的影响

机译:穴位的不同组织特性对电针针感的影响

获取原文
获取原文并翻译 | 示例
       

摘要

目的:评估穴位的组织特性(不同经络、组织、神经节段)对电针针感频率、强度及产生针感电流量的影响.方法:电针针刺21名健康志愿者,根据穴位不同组织特性配成5组:足三里vs阳陵泉( ST36 vs GB 34,不同经络)、内关vs大陵(PC 6 vs PC 7,不同组织)、足三里vs水道(ST 36 vs ST 28,不同神经节段)、关元vs中脘(CV 4 vs CV 12,不同神经节段)、足三里vs关元(ST 36 vs CV 4,不同组织、经络、神经节段).电针频率为15 Hz,电流量以受试者能忍受但不产生尖锐性疼痛为度,间断电针3次,通电时间共90 s.记录酸感、麻木、胀满、沉重、麻刺、压感、钝痛、热感及冷感针感和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比较配对穴位间各种针感发生的频次、强度及电流量间的差异.结果:各种针感频次在配对穴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针刺的9种感觉中,胀满、麻木和酸感最常见和最明显,沉重、压感和麻刺次之,钝痛、热感和冷感的发生频次均较低;部分针感强度在配对穴位间存在差别,酸感、胀满、沉重感在ST 36较ST 28更强(均P<0.05),胀满、麻木在ST 36较CV 4更明显(均P<0.01),胀满在CV 4较CV 12更明显(P<0.05);电针针刺电流量在配对穴位间相近(均P>0.05).结论:在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未见明显差异的状态下,电针针感次数与穴位的不同组织间未见明显相关,穴位间针感强度的差异可能与穴位位于不同神经节段相关.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同一穴位产生的各针感频次及其强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机译:目的:评估穴位的组织特性(不同经络、组织、神经节段)对电针针感频率、强度及产生针感电流量的影响.方法:电针针刺21名健康志愿者,根据穴位不同组织特性配成5组:足三里vs阳陵泉( ST36 vs GB 34,不同经络)、内关vs大陵(PC 6 vs PC 7,不同组织)、足三里vs水道(ST 36 vs ST 28,不同神经节段)、关元vs中脘(CV 4 vs CV 12,不同神经节段)、足三里vs关元(ST 36 vs CV 4,不同组织、经络、神经节段).电针频率为15 Hz,电流量以受试者能忍受但不产生尖锐性疼痛为度,间断电针3次,通电时间共90 s.记录酸感、麻木、胀满、沉重、麻刺、压感、钝痛、热感及冷感针感和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比较配对穴位间各种针感发生的频次、强度及电流量间的差异.结果:各种针感频次在配对穴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针针刺的9种感觉中,胀满、麻木和酸感最常见和最明显,沉重、压感和麻刺次之,钝痛、热感和冷感的发生频次均较低;部分针感强度在配对穴位间存在差别,酸感、胀满、沉重感在ST 36较ST 28更强(均P<0.05),胀满、麻木在ST 36较CV 4更明显(均P<0.01),胀满在CV 4较CV 12更明显(P<0.05);电针针刺电流量在配对穴位间相近(均P>0.05).结论:在产生针感的电流量未见明显差异的状态下,电针针感次数与穴位的不同组织间未见明显相关,穴位间针感强度的差异可能与穴位位于不同神经节段相关.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同一穴位产生的各针感频次及其强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著录项

  • 来源
    《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 |2012年第2期|48-54|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放射科脑功能成像研究室,北京100053,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放射科脑功能成像研究室,北京100053,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放射科脑功能成像研究室,北京100053,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针灸科,北京100053,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针灸科,北京100053,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放射科脑功能成像研究室,北京100053,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针灸科,北京100053,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放射科脑功能成像研究室,北京100053,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放射科脑功能成像研究室,北京100053,中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临床药理基地,北京100053,中国;

  • 收录信息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电针; 针感; 穴位研究; 针感强度;

  • 入库时间 2022-08-18 16:43:23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