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贡献研究
【6h】

《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贡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以及主要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向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背景

2.1 《向导》发行的客观形势

2.1.1 民族危机的加重

2.1.2 十月革命的感召

2.1.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1.4 中国革命发展的现实需要

2.2 《向导》发行的主观条件

2.2.1 一批先进人士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2.2.2 中共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向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3.1 《向导》的编撰主体

3.1.1《向导》的历任主编

3.1.2 《向导》编撰群体的基本构成

3.2 《向导》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

3.2.1 对暴力革命的宣传

3.2.2 对民族主义理论的宣传

3.3 《向导》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3.3.1 宣传民主革命纲领

3.3.2 剖析国民革命道路

3.3.3 指导工农革命运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向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评价

4.1 《向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4.1.1 鲜明的党性

4.1.2 突出的时效性

4.1.3 形式的多样性

4.2 《向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作用

4.2.1 开创党报宣传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

4.2.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培养

4.2.3 为中国革命培养大量优秀人才

4.2.4 引领一代进步青年

4.3 《向导》传播马克思主义活动的局限性

4.3.1 部分时评过于主观而缺乏客观性

4.3.2 文字表意晦涩难懂不方便大众阅读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向导》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早公开发行的党报,在其存在的大约五年时间里,见证了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并逐渐蓬勃发展的过程。
  本文立足于中共早期报刊传播史,以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作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史料综合分析法、学科综合法等方法,对《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贡献,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本文主要论述了《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贡献。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课题来源以及国内外对此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研究内容以及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向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客观条件,以《向导》主编蔡和森及报刊主笔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者,满腔热忱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第三部分主要论及《向导》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实践的过程。一大批在国外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思想熏陶的进步知识青年,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过程中,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对中共二大所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系统地宣传,推动国民党改组、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对国民革命起到了重要的组织、宣传和发动作用。第四部分评价了《向导》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此部分主要论及了《向导》作为党刊的特点,它作为党的舆论指导机关,理论宣传要有价值,要坚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利益出发,走群众路线。《向导》文章文笔犀利短小精悍,具备很强的战斗风格,同时又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今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向导》正是由于它独特的受众定位以及强有力的口号动员,才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编撰群体,他们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向导》创办到停办的五年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国共合作由酝酿、建立、发展到破裂。《向导》作为中共最早公开发行的机关报纸,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