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哈尔滨住区广场空间尺度与微气候环境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6h】

哈尔滨住区广场空间尺度与微气候环境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相关概念界定与诠释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研究基础

2.1 严寒地区住区气候环境概况

2.2住区广场微气候特征

2.3 住区广场空间尺度对微气候环境改善的影响

2.4 微气候改善的户外热舒适度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哈尔滨住区广场空间尺度调研与分析

3.1 哈尔滨住区广场建设现状概述

3.2 哈尔滨住区广场实地微气候观测与调研

3.3 调研数据处理分析

3.4 住区广场户外舒适度问卷调查

3.5本章小结

第4章 空间尺度与微气候环境改善的相关性分析

4.1 哈尔滨住区广场空间尺度微气候模拟

4.2 模拟结果分析

4.3 相关性分析与空间尺度的探讨

4.4 哈尔滨住区广场微气候环境改善的设计策略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现状住区统计

附录3 各住区模拟工况分析图

附录4 各住区模拟工况户外热舒适度TS值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住区是居民活动、休闲、交流的主要活动场所。住区广场作为住区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开展社团活动等项目的主要场所,是住区居民生活品质的基本保障。
  从住区广场微气候环境改善的角度出发,将严寒地区城市的微气候分析理念引入到住区广场的规划设计中,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并以哈尔滨市主城区的住区广场为例,从空间尺度的角度研究了住区广场与微气候环境改善的相关性。文章从风环境、太阳辐射、温湿度等不同层面对住区广场微气候环境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从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微观尺度三个层次探讨了空间尺度与微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户外热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的户外热舒适度的评价方法。
  论文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的住区广场为例,在对哈尔滨城市微气候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哈尔滨市几处具有代表性的住区广场进行调研与数据测量,从定量分析的需求出发,借助计算机环境模拟技术,比较住区广场主导规划设计要素的变化对微气候环境的改善幅度,探讨户外热舒适度的范围,进行住区广场空间尺度与微气候环境改善的相关性分析。为便于研究的顺利开展,将对调研实测数据与ENVI-met软件模拟提取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利用B.Givoni户外热舒适度模型公式,通过住区广场的户外热舒适度的变化对微气候的改善幅度予以量化。进而以此为依据,通过调整居住区广场空间尺度的方式来改善微气候环境,为严寒地区住区广场的规划设计提供基本的方向,形成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以实现居民对住区环境户外热舒适度达到满意的基本要求为目标,提升环境微气候质量,营造住区舒适的户外公共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