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家庭互助育儿实践中的冲突与协商——以河南省Z村为例
【6h】

农村家庭互助育儿实践中的冲突与协商——以河南省Z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家庭代际互助研究的两个传统

1.4.2 育儿的现代转向

1.4.3 关于互助育儿的研究

1.4.4 小结

第2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2.1 研究方法

2.2 调查地点概况

2.3 资料搜集与个案概况

2.4 研究框架

第3章 农村家庭代际互助育儿实践

3.1 两代均居家型

3.1.1 “精心培养”与“顺其自然”

3.1.2 “提高社交能力”与“小心他打你”

3.2 子辈单外出型

3.2.1 “真爱”与“溺爱”

3.2.2 “智力开发”与“游戏借口”

3.3 父辈单外出型

3.3.2 “专制”与“民主”

3.4 两代均外出型

3.4.1 “引导式教育”与“‘紧箍咒’式教育”

3.4.2 “自主学习”与“强制学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家庭代际互助育儿的冲突与协商

4.1 育儿家庭的代际互动模式

4.1.2 赞成-介入

4.1.3 不赞成-介入

4.1.4 不赞成-不介入

4.2 代际互助育儿冲突中的介入调节模型

4.2.1 沟通共识型

4.2.2 沟通未达成共识型

4.2.3 不沟通不能达成共识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与讨论

5.2 本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以务工的方式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农民工不断体会着城市社会的特征并且被迫或主动地去追求城市中的新文化,以“城里人”为参照群体,学习育儿的新观念、新思想。
  为了对该背景下代际互助育儿更加全面地把握,本研究根据是否具有外出经历,将家庭分为四种类型:“两代居家型”、“子辈单外出型”、“父辈单外出型”和“两代均外出型”。本文以河南省Z村为例,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法,从孩子饮食、社会交往、智力培养等方面展示了不同家庭的育儿观念冲突。根据父代对子代育儿观念上的赞成和不赞成,育儿行为上的介入和不介入两个维度,本研究将两代人的互动模式划分为:“赞成-介入”、“不赞成-介入”、“赞成-不介入”和“不赞成-不介入”四种,因“介入”所引发的冲突会在有效沟通后达成共识,进而形成新的平衡状态。两代均外出型家庭很容易经过沟通达成共识,而在两代均居家型家庭中,即使不能完全达成共识,但是父代也会在沟通后减少介入。在子辈单外出型家庭中,两代人没有沟通与协商,未能达成共识。在父辈单外出型家庭中,为了家庭和睦,老一代会容忍与放权,年轻一代也会表达出尊重与理解,不会互相介入彼此的做法。
  本研究发现,家庭现代化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Z村父代与子代互动情况,家庭现代化进程并没有导致家庭功能的衰落,代际之间因为育儿问题依然存在密切的互动。家庭代际关系中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沟通后静态、协调的一面。在该过程中,代际责任伦理得到重塑,代际情感也不断得到增强,使代际互助传统具有强大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