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6h】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番茄早疫病症状

1.2.2番茄早疫病病原菌方面的研究

1.2.3番茄早疫病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1.2.4番茄对早疫病的抗性研究

1.2.5番茄抗早疫病育种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1.2.6我国今后番茄抗早疫病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

2材料与方法

2.1病原菌鉴定

2.1.1病原菌的采集、分离与纯化

2.1.2病原菌培养性状的观察

2.1.3不同分离菌致病力的测定

2.1.4病原菌的保存

2.2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2.1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2.2.2紫外线不同照射时间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2.2.3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2.2.4不同培养基对产孢的影响

2.2.5紫外线不同照射时间对产孢的影响

2.2.6不同PH值对产孢的影响

2.3番茄早疫病抗性鉴定方法筛选

2.3.1试验设计方案

2.3.2试验实施方案

2.3.3番茄苗培养

2.3.4接种方法

2.3.5最适接种浓度的确定

2.3.6病情调查

2.4番茄种质资源对早疫病的抗性鉴定

3结果与分析

3.1病原菌鉴定结果

3.1.1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结果

3.1.2病原菌培养性状的观察结果

3.1.3不同分离菌致病力的测定结果

3.1.4病原菌的保存

3.2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3.2.1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

3.2.2紫外线不同照射时间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

3.2.3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

3.2.4不同培养基对产孢的影响研究结果

3.2.5紫外线不同照射时间对产孢的影响研究结果

3.2.6不同PH值对产孢的影响研究结果

3.3番茄早疫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结果

3.3.1抗性鉴定方法的病情指数极差分析

3.3.2抗性鉴定方法的病情指数方差分析

3.3.3各因素间的多重比较

3.3.4各处理组合间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测验

3.3.5最适接种浓度的确定

3.4番茄种质资源对早疫病的抗性鉴定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附图

展开▼

摘要

番茄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A.solani(Ell&Mart).sorauer]所致的一种常发病害,也是一种世界性病害.随着番茄早疫病在中国保护地番茄生产中的出现及其日益严重,必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抗病育种是解决番茄早疫病的经济而又有效途径.该项研究从病原菌鉴定入手,首先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然后筛选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番茄早疫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以此为基础,对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番茄育种研究室的61份番茄材料进行苗期早疫病抗性鉴定,为番茄抗早疫病育种奠定坚实基础.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哈市四个地区的病样经分离得到的4个分离菌均属于番茄早疫病原菌,且这四个分离菌的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均有一定的差异.(2)适于番茄早疫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V<,8>汁液琼脂培养基;适于番茄早疫病菌产孢的培养基为V<,8>汁液琼脂培养基;一定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可对番茄早疫病菌的生长及产孢有促进和诱导作用,紫外线照射40分钟该菌生长最快,紫外线照射4-6分钟该菌产孢量最多;适于番茄早疫病菌生长及产孢的PH值都为7.(3)番茄早疫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筛选出的最佳组合为:接种方法为喷雾法,接种后保湿时间为36h,接种苗龄为4片真叶期.最适接种浓度为1×10<'4>个孢子/ml.(4)抗源筛选结果为:1份抗病材料、22份中抗材料、18份感病材料和20份高感材料,其中抗病材料可作为抗病的亲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