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禽用抗病灵口服液的血浆药代动力学与安全性实验
【6h】

禽用抗病灵口服液的血浆药代动力学与安全性实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1.1.1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1.2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新理论

1.1.3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1.1.4兽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1.2中药毒性研究概况

1.2.1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1.2.2中药毒性的实验研究进展

1.2.3中药毒性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1.3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仪器

2.1.2实验试剂

2.1.3实验动物

2.2实验方法

2.2.1鸡灌服抗病灵口服液的药动学实验

2.2.2禽用抗病灵口服液的毒性实验

2.2.3数据处理

3结果

3.1鸡灌服抗病灵口服液的药动学实验结果

3.1.1 HPLC测定血浆黄芩苷和连翘苷含量的方法专属性

3.1.2血浆中黄芩苷和连翘苷标准曲线线性关系的确定

3.1.3 HPLC测定血浆中黄芩苷和连翘苷含量的精密度实验

3.1.4 HPLC测定血浆中黄芩苷和连翘苷含量的回收率实验

3.1.5 HPLC测定血浆中黄芩苷和连翘苷含量的灵敏度实验

3.1.6鸡灌服禽用抗病灵口服液后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

3.2毒性实验结果

3.2.1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3.2.2亚慢性毒性实验结果

4讨论

4.1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与实验条件的选择

4.2药代动力学仪器分析方法的选择

4.3禽用抗病灵口服液有效成分的选择

4.4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选择

4.5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4.6方法的回收率

4.7定量方法的精密度、最低检测限、线性范围和标准曲线

4.8鸡灌服禽用抗病灵口服液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4.8.1黄芩苷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4.8.2连翘苷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4.9禽用抗病灵口服液的毒性实验

4.9.1急性毒性实验

4.9.2亚慢性毒性实验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禽用抗病灵口服液是依据传统中药理论和组方原则,并结合长期的中兽医临床经验研制开发的兽用中药制剂。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上可减少应激、缓解症状、促进病变康复、防治并发症和继发感染,适用于幼禽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禽用抗病灵口服液在雏鸡体内的血浆药物代谢动力学,并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和亚慢性毒性实验评价了该制剂的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并为申报兽药新制剂和投入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 1.鸡灌服禽用抗病灵口服液后,黄芩苷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理论方程为C<,1>=2.0217e<'-0.6394t>+1.2765e<'-0.2370t>-3.2982e<'1.5398t>,其主要动力学参数为C<,max>=1.2321μg/ml,Tp=1.9153h,Ka=1.5398h<'-1>。连翘苷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理论方程为C<,2>=0.9457e<'-0.5087t>+0.1915e<'-0.1170t>-1.1372e<'-1.3944t>,其主要动力学参数为C<,max>=0.4515 μg/ml,Tp=1.6648h,Ka=1.3944h<'-1>。表明雏鸡灌服禽用抗病灵口服液后,在体内的代谢表现为吸收、分布较快,而消除缓慢的特征。 2.雏鸡1日内给予最大耐受剂量75g/kgBW,未出现死亡及病理变化,说明该药无急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实验中,各剂量组雏鸡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变化,表明该药安全无毒,可以用于临床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