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细菌性犊牛腹泻中药颗粒剂组方筛选及制备
【6h】

抗细菌性犊牛腹泻中药颗粒剂组方筛选及制备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犊牛腹泻的研究

1.1.1犊牛腹泻的病因

1.1.2犊牛腹泻的分类

1.1.3犊牛腹泻的预防

1.1.4犊牛腹泻的治疗

1.2兽用中药制剂研究

1.2.1中药的优势

1.2.2我国中兽药研发存在的问题

1.3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1.3.1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1.3.2 β-CD在中药制剂中的作用

1.4选题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1.1药品

2.1.2试剂

2.1.3菌种

2.1.4主要仪器

2.2试验方法

2.2.1体外抑菌试验

2.2.2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设计

2.2.3颗粒剂质量评价

2.2.4初步稳定性试验

2.2.5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体外抑菌试验结果

3.1.1水提单味药物抑菌试验结果

3.1.2醇提单味药物抑菌试验结果

3.1.3复方药物抑菌试验结果

3.2制备工艺研究结果

3.2.1挥发油提取条件优选结果

3.2.2包合工艺试验结果

3.2.3包合物检查结果

3.2.4提取挥发油后药液处理工艺结果

3.2.5黄连、乌梅提取工艺结果

3.2.6制剂成型工艺条件筛选结果

3.3颗粒质量评价结果

3.3.1定性鉴别结果

3.3.2粒度检查结果

3.3.3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颗粒溶化性和水分测定结果

3.4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

4讨论

4.1原料药材的研究概况

4.1.1黄连

4.1.2乌梅

4.1.3白术

4.1.4干姜

4.1.5甘草

4.1.6木香

4.2中药组方及剂型设计

4.2.1体外抑菌方法的选择

4.2.2魏氏梭菌B型、C型培养条件的确定

4.2.3中药不同提取方式对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

4.2.4处方分析

4.2.5剂型选择

4.3抗细菌性犊牛腹泻颗粒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4.3.1提取工艺设计

4.3.2不同药物组合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

4.3.3药材粉碎粒度的选择

4.3.4包合工艺影响因素

4.3.5提取挥发油后药液处理工艺

4.3.6黄连、乌梅提取工艺

4.3.7制粒辅料的选择

4.3.8盐酸小檗碱含量

5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细菌性犊牛腹泻对畜牧业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抗菌药物的泛滥使其治疗更加困难,中药制剂以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作用。 本课题从常用抗细菌性犊牛腹泻中药中选出黄连、黄芩、黄柏、乌梅、石榴皮、双花、苦参、沙参、丹参、甘草、地榆、诃子、连翘十三味中药,应用其水提或醇提药液采用纸片法对犊牛腹泻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O8、魏氏梭菌B型、魏氏梭菌C型、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醇提黄连与乌梅所得药液对四种主要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原则,选用白术、木香、干姜、甘草与之配伍应用,以达到相辅相成,提高药效的目的。 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及制剂稳定性,选用较为常见的颗粒剂。提取路线为:黄连、乌梅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干膏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黄连、乌梅的最佳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对于白术、木香、干姜、甘草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采用共水回流法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溶出率为指标,对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粉碎程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利用β-CD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白术、干姜、木香、甘草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液还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以甘草中的甘草酸铵含量及干膏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处理工艺。通过辅料的选择、用量和制备环境湿度指标的考察确定制粒成型工艺条件为:黄连、乌梅用8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白术、干姜、木香、甘草,粉碎成粗粉,不浸泡,加8倍量水,共水回流提取6h;挥发油包合工艺为β-CD:挥发油为4:1;β-CD:水为1:8;包含温度40℃;包合时间30min;剩余药液浓缩至0.85g.mL-1,3000r-min-1离心15min,12倍60%乙醇进行醇沉,静置16h。黄连、乌梅提取药液及白术等提取挥发油后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制成干膏,与包合物混合,按1:1添加糊精,95%乙醇作为润湿剂,环境湿度在70%以下制粒。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三批样品均在58mg·g-1以上。对颗粒的粒度、含水量、溶化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均符合《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颗粒剂项下规定。 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按以上工艺所制颗粒,性状、定性鉴别、粒度检查、含量测定等项在六个月内未发生改变。 总之,通过以上研究,确定了治疗细菌性犊牛腹泻的中药颗粒剂的组方、制备工艺,为该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如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和作用机制等)提供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