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鸡源乳酸菌对肉鸡肠道粘蛋白的粘附性研究
【6h】

鸡源乳酸菌对肉鸡肠道粘蛋白的粘附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目录

1 前言

1.1 乳酸菌制剂的作用机制

1.1.1 竞争性排除

1.1.2 改变微生物的作用环境

1.1.3 产生抑菌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1.1.4 为动物机体提供营养、促进生长

1.2 细菌粘附机制的研究

1.2.1 乳酸菌类粘附机制

1.2.2 大肠杆菌粘附机制

1.3 粘附模型研究进展

1.3.1 体外细胞模型

1.3.2 肠粘液粘蛋白模型

1.3.3 体外肠组织模型

1.4 细菌与肠粘液的粘附作用

1.4.1 肠道粘液的组成

1.4.2 细菌与肠粘液粘附的特性

1.4.3 肠道中参与粘附的受体

1.5 乳酸菌对病原菌的粘附抑制作用

1.6 粘附的生物学效应

1.6.1 空间位阻效应

1.6.2 信号传递

1.6.3 保护宿主细胞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菌种和培养基

2.1.3 试剂

2.1.4 试剂的配制

2.1.5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鸡源乳酸菌的耐受性试验

2.2.2 鸡源乳酸菌与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拮抗试验

2.2.3 γ-32P-ATP标记对细菌生长影响试验

2.2.4 粘附性试验

2.2.5 不同处理对细菌粘附的影响

2.2.6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粘附排斥试验

2.2.7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粘附竞争试验

2.2.8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粘附取代试验

2.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鸡源乳酸菌的耐受性试验结果

3.1.1 乳酸菌对不同酸度的耐受性试验结果

3.1.2 乳酸菌对胆盐的耐受性试验结果

3.2 鸡源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拮抗作用

3.3 放射性标记与未标记细菌生长结果

3.4 各细菌在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上的粘附结果

3.5 不同处理对细菌粘附的影响

3.5.1 不同培养时间对乳酸菌粘附的影响

3.5.2 乳酸菌与肠粘液不同培养时间对大肠杆菌粘附的影响

3.5.3 高碘酸钠和胰蛋白酶处理对粘附率的影响

3.5.4 热处理对粘附率的影响

3.6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粘附抑制作用

4 讨论

4.1 鸡源乳酸菌的耐受性

4.1.1 乳酸菌对不同酸度的耐受性

4.1.2 乳酸菌对胆盐的耐受性

4.2 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拮抗作用

4.3 细菌与不同肠段粘液的粘附性

4.4 不同处理对细菌粘附的影响

4.4.1 不同培养时间对乳酸菌粘附的影响

4.4.2 乳酸菌与肠粘液不同培养时间对大肠杆菌粘附的影响

4.4.3 细菌和粘蛋白经高碘酸钠和胰蛋白酶处理后对粘附的影响

4.4.4 细菌和粘蛋白经热处理后对粘附的影响

4.5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粘附抑制作用

5 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5株鸡源乳酸杆菌(玉米乳杆菌,能动乳杆菌,格式乳杆菌,草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其抑菌圈的大小范围为16.2mm~23.7mm左右。其中格氏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3.7mm。
   采用固定粘蛋白模型,结合同位素γ-32P-ATP标记细菌法,检测5株乳酸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肉鸡各肠段粘液蛋白的粘附能力,结果所有测试菌株均能不同程度地粘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粘蛋白,而且对不同肠段粘蛋白模型的粘附率不同。5.株乳酸杆菌在各肠段的粘附率都高于大肠杆菌。格氏乳杆菌粘附率最高,达14.34%~25.95%;其次为玉米乳杆菌,草乳杆菌,能动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粘附率为15.08%~23.54%,16.38%~23.27%,15.76%~19.13%和13.41%~19.83%,大肠杆菌粘附率最低,为3.18%~3.80%。
   以高碘酸钠和胰蛋白酶分别处理5株乳杆菌和大肠杆菌,推测其各自参与粘附的结构;另外根据两种处理方式分别处理粘蛋白后进行粘附试验的结果,推测其各自粘附受体。两种处理方式均使5株乳酸杆菌的粘附率显著降低(p<0.05),大肠杆菌经高碘酸钠处理后粘附率显著下降(p<0.05),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粘附率虽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这5株乳酸杆菌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结构参与了粘附过程,大肠杆菌表面的粘附素可能为具糖蛋白性质的物质。粘蛋白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对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粘附性均无影响,经高碘酸钠处理后对乳酸杆菌粘附性无影响,但使大肠杆菌的粘附率显著降低(p<0.05)。结果说明这5株乳酸杆菌粘附受体对高碘酸钠和胰蛋白酶这两种试剂可能不敏感,大肠杆菌的粘附受体具有碳水化合物结构,可能为糖蛋白类物质。分别将菌体和粘蛋白热处理后,观察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粘附率。结果显示乳酸菌经100℃处理10min后其粘附率虽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经65℃处理30min后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粘附率均显著下降(p<0.05);粘蛋白经热处理后,乳酸菌的粘附率下降,而大肠杆菌的粘附率上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分别采用排斥、竞争和取代三种作用方式研究5株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与大肠杆菌按不同次序加入到肠粘膜糖蛋白中,与对照组相比,排斥、竞争和取代三种作用方式都可以显著降低大肠杆菌的粘附率(p<0.05),综合考虑,5株乳酸菌抑制大肠杆菌粘附的能力,依次为格氏乳杆菌、草乳杆菌、玉米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能动乳杆菌;5株乳酸菌的取代、排斥和竞争作用相比,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