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道德责任与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6h】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道德责任与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精神需求

2.1.2 精神赡养

2.1.3 道德责任

2.1.4 法律规制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2.2 活动理论

2.2.3 相对剥夺理论

2.3 道德责任与法律规制的关系

2.3.1 精神赡养道德责任法律化的必要性

2.3.2 精神赡养道德责任与法律规制的联系

2.3.3 精神赡养道德责任与法律规制的区别

3 国内外关于精神赡养的规定

3.1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神赡养理念

3.1.1 “养而有敬”的思想

3.1.2 “孝治天下”的理念

3.1.3 “不孝入罪”的规定

3.2 国外精神赡养的相关法律规定

3.2.1 新加坡《赡养父母法》

3.2.2 北欧福利国家的法律规定

3.2.3 韩国税收优惠政策

4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道德责任与法律规制现状

4.1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基本现状

4.1.1 老年人口数据统计

4.1.2 老年人精神赡养基本调查情况

4.2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道德责任现状

4.2.1 子女对精神赡养道德责任的认识

4.2.2 子女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的态度

4.3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法律规制现状

4.3.1 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的规定

4.3.2 “常回家看看”入法

5 老年人精神赡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老年人精神赡养存在的问题

5.1.1 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少法律规制

5.1.2 传统孝道观念淡化

5.1.3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设施不全服务单一

5.1.4 家庭精神慰藉不足

5.1.5 老年人孤独感日趋严重

5.2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社会的发展进步

5.2.2 法律规定不够完善

5.2.3 道德责任意识薄弱

5.2.4 家庭结构的变迁

5.2.5 经济条件制约着常回家看看

5.2.6 老年人心理调适不当

6 老年人精神赡养道德责任与法律规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6.1 精神赡养道德责任的教育引导

6.1.1 弘扬传统孝道

6.1.2 加强思想教育

6.1.3 强化道德义务

6.2 精神赡养法律规制的强制作用

6.2.1 明确精神赡养义务人主体资格

6.2.2 细化精神赡养义务履行的具体方式

6.2.3 加强精神赡养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6.2.4 建立健全精神赡养的法律保障体系

6.3 精神赡养责任的社会助推

6.3.1 建立专业的社区服务组织

6.3.2 开设老年大学及就业中心

6.3.3 建立专门的老年人网络中心

6.3.4 大力发展银色产业

6.4 老年人自身的思想素质提升

6.4.1 重建心理年龄

6.4.2 学会自我宽慰

6.4.3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赡养老人不只是物质赡养,也应包括精神赡养。对于前者而言,在我国的基础立法中,已比较全面,而在对于后者的关注则不够高。在这样的形势下,2013年我国修改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是在向社会大众宣传精神赡养的重要性,这一新修改的法律在第十八条中规定:老年人的家人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与陪伴,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生活上,都应尽量满足其需要。那些独自居住的老年人,家人要时常进行探望与关心,使其日常生活得到丰富。该法的出台,对于儿女赡养父母提出了新的要求。子女不单单需要对父母在物质上提供赡养,也要对其精神生活提供必要的抚慰与慰藉。本文所要研究的主旨即精神赡养这一命题。
  精神赡养兼具法律性和道德性,此条款展示了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契合,体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道德观念的淡化以及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精神赡养作为人伦底线,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律义务。诚然,法律不是万能的,立法也是件遗憾的艺术。法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道德存在的不足,但相对于道德广泛性而言,法律具有局限性,它需要道德的宽泛性和灵活性来对法律的滞后进行补充和强化。孟子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也就是说仅仅依靠法律很难达到立法目的,仅仅依靠道德也是行不通的。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它们共同的目标——维护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最新修订就是为法律与道德的契合创造了一个平台,为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结合提供了现实条件。为人子女,赡养父母是最低标准的道德责任,赡养当然包括精神赡养。这一道德责任的实现,是创造和睦家庭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的保证。善事父母这一道德责任的实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规定的细化、具体化必然能够更好地使法律这一保障措施在精神赡养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真正的效用。因此,精神赡养想要得到顺利地实现,需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共同作用,不仅需要道德层面的限制,法律层面的规范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法律与道德相互契合时,精神赡养才能良好地实现。
  本文将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充分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子女和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深入剖析精神赡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实现精神赡养的有效对策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