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6h】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微时代”相关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微时代”概念的提出及界定

2.1.2 “微时代”的内涵

2.1.3 “微时代”的特征

2.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2.2.1 必要性

2.2.2 可行性

3 “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 “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

3.1.1 “微时代”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可控性减弱

3.1.2 “微时代”对大学生价值体系的形成提出了挑战

3.1.3 “微时代”的信息量加大了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复杂性

3.1.4 “微时代”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

3.2 “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

3.2.1 “微时代”背景下微媒介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3.2.2 “微时代”背景下微媒介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2.3 “微时代”背景下微媒介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本

4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4.1 优化“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4.1.1 倡导“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

4.1.2 构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

4.1.3 改善“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

4.1.4 营造“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环境

4.2 创新“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4.2.1 运用继承与统一的教学方法

4.2.2 利用情感渗透教学法

4.2.3 采用微网络典型教学法

4.2.4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体系

4.2.5 引入热点话题

4.3 提升“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媒介素养

4.3.1 提升“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

4.3.2 提升“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媒介素养

4.4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课程开发

4.4.1 拓展微课程征集范围和渠道

4.4.2 加强微课程开发培训

4.4.3 扩展微课程应用途径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微时代”是指基于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公益、微旅行、微电商等传播微文化的崭新时代,它既是一种网络文化,也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新一代科技技术的诞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而在这场“微时代”的大潮中,学生们是主要受众群体。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最接近时代的前沿,在“微时代”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将微文化、微媒介、微课程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其打造活力,而且使其有了更科学的教育实质和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的方法,及该方法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第一,是前言针对这个大环境的全面介绍。其中为: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内容,以上阐述内容为本文研究的基础。
  第二,是概念提出及界定。对“微时代”的概念、界定及特征的根基上,进一步揭示了其创新的意义,即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三,是剖析“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影响。针对本文的研究,其同时并存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分别对其展开研究。
  第四,研究在“微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对策。此部份是全文的重点,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有以下的创新路径。优化“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环境,创新其教学放大,提升其主客体的媒介修养,开发微课程。
  总之,创新并不是否定传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微时代”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传统的融合特征的基础上。所以,需要取“微时代”文化的精华从而积极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