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6h】

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技术路线

2 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耕地

2.1.2 耕地利用效益

2.1.3 耕地利用效益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耕地价值理论

2.2.2 耕地稀缺理论

2.2.3 农业区位理论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研究区概况

3.1 自然地理概况

3.2 社会经济概况

3.3 耕地利用现状

4 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评价

4.1 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4.1.2 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4.2 数据处理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模型

4.3.1 耕地利用效益综合指数模型

4.3.2 耕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模型

4.3.3 耕地利用效益协调度评价标准

4.4 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综合分析

4.4.1 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时间变化分析

4.4.2 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格局分析

4.4.3 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协调度空间差异分析

5 影响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提高的障碍因素诊断

5.1 障碍度模型

5.2 障碍度影响分析

5.2.1 单项障碍因素诊断

5.2.2 分类障碍因素诊断

6 提高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与建议

6.1 实行大农经济与小农经济并举发展的经营制度

6.2 增加农业科研及推广投入,助力农业科技进步

6.3 守住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6.4 全面开展耕地资源安全监测与预警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耕地作为农作物种植的土地,对农业生产来讲意义重大。保护耕地,对于响应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和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都颇具现实意义。耕地的科学利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稳定我国社会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新四化”的大力推进,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城市规模扩张占用大批耕地,使得耕地后备资源储量下降,如何规范化地实现耕地保护更突显为亟待解决的大难题。鉴于以上现状,切实提高耕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再次引起高度关注。本文探究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的合理化评价,目的在于掌握该区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及障碍因素,为下一步如何更好地保护耕地提供理论借鉴。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东部黑土区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广泛探讨了相关理论与耕地利用效益研究的内在联系,进而对耕地利用效益进行科学评价。本文剖析三江平原耕地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不同区域间的空间分布差异,基于经济、社会与生态视角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ArcGIS技术手段与数学统计分析对三江平原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析,得出三江平原各地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值在时序上的变化特征与空间上的分布差异。最后引入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测算影响三江平原利用效益综合评价值差异的主要障碍因素。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2005-2014年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态势,生态效益评价值在2005-2009年逐年降低,随着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2009年以后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基本稳定。耕地利用效益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程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与万元产值能耗的降低。⑵三江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带来该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空间格局的重塑,东北部低平原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高于西南部丘陵地区。对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值在空间分布上影响较大的评价指标有:农业机械化程度、耕地万元产值能耗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投入区域间匹配不均衡,导致农民收入分配不平等。⑶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协调水平普遍较低,仅有富锦市的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协调度等级达到初级协调发展类,友谊县、抚远县、虎林市、同江市和宝清县处于过渡发展类,七台河市市辖区和勃利县耕地利用效益协调度比较差,位于三江平原后两位,属于中度协调衰退类。未来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在努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同时,更要保证三江平原耕地利用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⑷研究期内影响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的障碍因素中,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在10年间评价值降低,耕地利用生态因素的障碍度值逐年加大。粮食播面单产是影响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的首要障碍因素,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逐年提升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的优化,障碍度值平稳下降。耕地平均施肥量年均增长9.61%,其对耕地利用效益的障碍度整体上升。⑸根据三江平原耕地利用效益的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有助于该地区的耕地保护对策与建议:结合当地发展状况,实施大农经济与小农经济共同发展的战略,建设三江平原现代化大农业生态格局;增加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人才的投入,切实助力农业科技进步;守住耕地数量,提高耕地土壤质量,保障耕地生态安全,努力实现“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战略;全面开展耕地安全监测与预警,时刻关注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著录项

  • 作者

    张文琦;

  •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姜博,许大明;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327.35;F323.211;
  •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土地资源; 耕地保护; 黑龙江地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