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调查分析与生态旅游教育效果研究
【6h】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调查分析与生态旅游教育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生态旅游

2.2游客研究

2.3游客研究的方法

2.4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3研究地

4研究方法

4.1问卷调查法

4.2观察法

5结果与讨论

5.1旅客结构特征分析

5.1.1旅游动机

5.1.2游客性别组成

5.1.3文化程度分析

5.1.4游客职业组成分析

5.1.5游客年龄组成

5.1.6旅游者收入水平

5.1.7客源地分析

5.1.8游客出游方式

5.2游客行为特征

5.2.1游客的时间分布

5.2.2游客的空间分布

5.2.3游客滞留时间分布

5.2.4游客行为类型

5.3游客的教育

5.3.1游客的获知途径

5.3.2游客对保护区功能的认识

5.3.3生态旅游的管理

5.3.4游客自然保护意识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6.2.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规划

6.2.2提高自然保护区教育设施的有效性

6.2.3游客的管理

6.2.4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除了能让游客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外,对游客开展环境教育更应该是一个主要任务.2003年夏季、秋季以及2004年春季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定点观察法和跟随观察法,调查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游客结构特征,游客行为特征和生态旅游的教育效果.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男、女游客的比例(2.1:1)高于全国平均出游性别比例1.27:1;大多数游客以观鸟、了解大自然和单位或会议组织为目的;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游客组成了扎龙自然保护区游客的主体;游客职业主要是公务员(46﹪),公司职员(19﹪)、工人(17﹪)和商人(11﹪);游客以20-39岁年龄段的游客为主体,表现出游客中青年化的总体趋势;月收入在300-1000元之间的游客比例最大,占47.26﹪,其次是月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的游客,占37.20﹪;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游客以省内游客尤其是来自齐齐哈尔市的游客为主要客源.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需求以团体旅游为主体.2、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13个主要景点可以分为3类,其中标本馆、鹤笼、散养区、鹤舍被归为Ⅰ类,望鹤楼顶、界碑、纪念碑被归为Ⅱ类,简介牌、木屋、纪念馆、影展、鹤唳云天、观鹤台被归为Ⅲ类.由于各类景点的特点不同,对游客具有不同的吸引力,游客在滞留时间上差异明显.3、绝大部分游客在对保护区功能的认识上是积极的,绝大多数游客(90.63﹪)认为自然保护区应该以保护环境为主要功能,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游客具有较好的自然保护意识.最后,对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环境教育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