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三磷腈衍生物制备与自组装行为及其药物负载应用研究
【6h】

环三磷腈衍生物制备与自组装行为及其药物负载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磷腈材料研究的发展现状

1.2.1 磷腈的结构与特性

1.2.2 磷腈材料的合成方法

1.2.3 磷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1.3 环三磷腈的自组装研究现状

1.3.1 分子间氢键驱动的自组装结构

1.3.2 含脂肪长链侧臂的环三磷腈的自组装

1.3.3 侧链静电驱动的自组装结构

1.3.4 侧链间N?I键驱动的自组装结构

1.3.5 金属配位的自组装结构

1.3.6 侧链π-π堆积驱动的自组装结构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2 六对甲酰胺色氨酸乙酯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表征与自组装行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六对甲酰胺色氨酸乙酯苯氧基环三磷腈(HEPCP)的合成与表征

2.3.1 实验原料与溶剂的预处理

2.3.2 HEPCP合成

2.3.3 结构与性能表征

2.3.4 结果与讨论

2.4 HEPCP自组装行为研究

2.4.1 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2.4.2 自组装纳米粒子的表征和分析

2.4.3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六对甲酰胺乙酸甲酯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表征与自组装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

3.3 六对甲酰胺乙酸甲酯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与表征

3.3.1 合成方法

3.3.2 结构与性能表征

3.3.3 结果与讨论

3.4 六对甲酰胺乙酸甲酯苯氧基环三磷腈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3.4.1 HGPCP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制备

3.4.2 自组装纳米粒子的表征与分析

3.4.3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甘氨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混合取代环三磷腈的制备、自组装行为与药物负载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与仪器

4.3 甘氨酸甲酯/聚乙二醇单甲醚混合取代环三磷腈(MMPCP)合成与表征

4.3.1 MMPCP的合成

4.3.2 结构与性能表征

4.3.3 结果与讨论

4.4 MMPCP的药物负载行为研究

4.4.1 MMPCP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

4.4.2 MC系统的表征和分析

4.4.3 结果与讨论

4.5 磁靶向功能两亲环三磷腈载药系统(MMC)的制备与表征

4.5.1 MMC的制备方法

4.5.2 MMC的表征和分析

4.5.3 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色氨酸乙酯/聚乙二醇单甲醚混合取代环三磷腈的制备、自组装行为与药物负载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原料和实验仪器

5.3 色氨酸乙酯/聚乙二醇单甲醚混合取代环三磷腈(EMPCP)合成与表征

5.3.1 EMPCP的合成

5.3.2 结构与性能表征

5.3.3 结果与讨论

5.4 EMPCP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5.4.1 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5.4.2 自组装纳米粒子的表征和分析

5.4.3 结果与讨论

5.5 EMPCP的药物负载行为研究

5.5.1 EMPCP载药系统(EC)的制备方法

5.5.2 EMPCP载药系统的表征和分析

5.5.3 结果与讨论

5.6 磁靶向功能EMPCP载药(MEC)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5.6.1 MEC的制备

5.6.2 MEC的表征和分析

5.6.3 结果与讨论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磷腈,由磷、氮单双键交替形成的一种无机大分子骨架,磷原子上易于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由于结构设计的灵活性,性能的多样性、可调性,材料的稳定性、生物可降解性等诸多特性,磷腈在诸多领域具有深入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磷腈侧臂上引入不同结构和比例的取代基可有效地调节聚合物的水解性能、生物相容性能、生物降解性能,这使得它在控制药物释放、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材料。
  本论文以环三磷腈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了两种类型的环三磷腈,一种是疏水性环三磷腈,即六色氨酸乙酯苯氧基环三磷腈(HEPCP)和六甘氨酸甲酯苯氧基环三磷腈(HGPCP);另一种是两亲环三磷腈:MMPCP,侧链分别为疏水端甘氨酸甲酯和亲水段聚乙二醇单甲醚(Mw=5000); EMPCP,侧链为疏水端色氨酸乙酯和亲水段聚乙二醇单甲醚(Mw=1000)。采用FT-IR、GPC、MS、NMR等手段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TGA、UV、LS、CLSM等方法分析了产物的结晶形态、热稳定性、水解性能和荧光特性;采用透析法、乳化法和反相溶剂技术研究了不同结构的环三磷腈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并通过自组装制备了两亲环三磷腈负载抗肿瘤药物姜黄素的体系,构建了多功能载药平台。
  通过UV和TGA分析发现,四种环三磷腈衍生物都是热稳定性良好的可降解的生物友好材料;DSC和XRD实验表明HEPCP和HGPCP是无定形态的,而MMPCP和EMPCP由于MPEG链段的有序排列而具有一定的结晶形态; LS和CLSM观察表明HEPCP和HGPCP都有荧光特性,而且可进行细胞成像;细胞毒性试验显示MMPCP和EMPCP的细胞毒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在浓度较低时毒性较小,荧光显微镜观察MMPCP和EMPCP都分布在除细胞核外的细胞质和其他细胞器中。
  疏水性环三磷腈HEPCP和HGPCP通过反相溶剂技术可以获得自组装纳米粒子。所制备纳米粒子的形貌采用SEM和TEM进行观察,并分析了影响组装体形貌的因素;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和尺寸稳定性分析用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自组装纳米粒子都是表面光滑的规则球形结构,荧光特性较组装前都明显增强,纳米粒子在溶液中储存都可以发生二次组装,因此适合冻干保存。
  疏水性环三磷腈的自组装过程可通过临界水含量(cwc)实验分析,其自组装机制采用结构模拟和理论计算并结合实验现象加以阐明。HEPCP自组装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增强,cwc值在临界溶液浓度以上,与溶液浓度无关。其自组装过程可阐述如下:由于HEPCP在水中不溶,当溶液中的水含量达到临界值时,体系中形成的微小的W/O空间内,在某一临界浓度以上,每个微小空间内HEPCP分子间距离达足够小,分子间通过疏水的分子间作用力驱动实现有序堆积的自组装过程。然而HGPCP自组装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下降,cwc值与溶液浓度相关,且在极稀的溶液中可以实现自组装。HGPCP自组装过程的可能机制是在水分子的参与下,HGPCP分子在分子间氢键的诱导下的有序堆积。
  两亲环三磷腈MMPCP,由于MPEG链段较长,甘氨酸甲酯和环三磷腈短臂的酰胺键与水之间形成氢键作用,在水中溶解性良好,通过乳化技术在油水界面可以成功包载疏水性的抗肿瘤药物姜黄素,实现姜黄素的增溶、EPR靶向、缓释的功能。EMPCP通过透析法自组装形成球形纳米粒子,也可以和姜黄素通过分子间作用组装成纳米载药微球,载药微球的粒径变小,尺寸分布较窄。
  多元醇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胶体稳定性,磁共振成像(MRI)优异性能。TEM和磁性能实验证明两亲环三磷腈成功地将磁性纳米粒子和姜黄素包载,可构建具有磁靶向、磁共振成像、EPR效应、荧光示踪功能的多功能载药平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