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改革
【6h】

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改革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图

2 政府会计改革的理论基础

2.1 政府绩效管理

2.1.1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概述

2.1.2 政府绩效管理与财政效率

2.1.3 政府绩效管理与政府职能转变

2.1.4 政府绩效管理的预算管理方式——绩效预算

2.2 政府会计改革

2.2.1 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因分析

2.2.2 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2.3 政府绩效管理与政府会计改革

2.3.1 绩效管理是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动因

2.3.2 政府会计改革与绩效预算

2.3.3 政府会计改革需要引入人本绩效思想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现实动因

3.1 现行预算会计的不适应性

3.1.1 现行预算制度体系介绍

3.1.2 预算会计新时期的不适应性

3.2 “三公经费”公开对政府会计改革的新要求

3.2.1 “三公经费”公开背景

3.2.2 “三公经费”公开是政府开展绩效管理的前提

3.2.3 “三公经费”公开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新要求

3.3 我国绩效预算实践及不足

3.3.1 政府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

3.3.2 我国绩效支出评价指标体系

3.3.3 绩效预算地方试点现状与不足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

4.1 会计目标的选择

4.1.1 绩效管理目标——决策有用与受托责任

4.1.2 基于政府会计职能视角的会计目标定位

4.1.3 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界定

4.2 政府会计原则制定

4.3 政府会计主体改革

4.3.1 政府会计主体范畴界定

4.3.2 适当引入基金会计主体

4.4 会计要素及核算内容设置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实务改革

5.1 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

5.2 政府会计核算系统改革

5.2.1 预算会计科目改革

5.2.2 政府会计核算系统重构

5.3 构建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报告

5.3.1 政府会计报告内容确立

5.3.2 政府会计报告体系

5.4 本章小结

6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措施

6.1 改革过渡期事项安排

6.2 政府会计报告分析

6.3 政府会计信息的反馈机制

6.4 政府绩效预算评价指标选择

6.5 实施的激励机制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缪勒认为:“会计会对其环境做出反映,不同的文化、经济、法律和政治环境就会产生不同的会计制度。”政府会计亦不例外,自1998年以来,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就一直扮演着我国政府会计的角色,基本履行了政府会计需要的相关职能,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处于交融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预算会计在会计目标的界定、会计核算基础的选择、会计信息的提供等方面已不能适应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和日益发展的全球化经济政治环境。近年来,公共财政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三公经费”公开、社会公众意识觉醒等因素,都对政府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预算会计对于公共需求的政府会计信息提供已显得不够适应。2011年,我国绩效管理和绩效预算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效果越发的为公共信息使用者关注,政府会计对于绩效评价信息的提供越发重要。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是对《预算法》规定的预算管理职能发挥进行的辅助性核算,并不符合政府会计积极履行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从我国政府职能发挥的需要,我国应当在满足预算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完善政府会计系统,建立对于政府财务状况、政府成本、资金使用合理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反映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政府会计改革在我国已经非常必要。
  本文根据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发展现状,分析了其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不适应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三公经费”公开,对于我国政府会计系统关于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提出构建起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改革,将绩效管理思想与政府会计改革相结合,为政府会计系统能够满足绩效预算的财政管理需要,建立能够反映政府运营业绩、收支全貌、政府成本等方面的政府会计系统,最终能够为政府进行绩效评价而服务的政府报告体系。为了保证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本文最后从改革过渡期、绩效评价、行政问责、政府报告分析和行政人员激励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