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研究
【6h】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校毕业生

2.1.2 基层就业

2.1.3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

2.2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2.2 供需平衡理论

2.2.3 激励机制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概述

3.1 政策出台背景

3.1.1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3.1.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3.1.3 金融危机的影响

3.2 政策指导思想

3.3 政策重大意义

3.3.1 为各地制定地方性政策提供指导

3.3.2 拓宽就业渠道

3.3.3 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

3.3.4 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提供广阔舞台

3.4 现有政策分析

3.4.1 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4个专门项目

3.4.2 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3.4.3 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斜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

3.4.4 推进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

3.4.5 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

3.4.6 享受的优惠政策

3.4.7 部分省市出台的措施

3.4.8 部分高校实施的活动

3.5 本章小结

4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实施情况分析——以黑龙江省“三支一扶”计划为例

4.1 政策目标

4.2 政策方案

4.2.1 指导思想和原则

4.2.2 招聘对象和条件

4.2.3 招聘程序和办法

4.2.4 日常管理和考核

4.2.5 政策待遇和服务

4.3 政策执行

4.3.1 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果

4.3.2 政策实施出现的问题

4.4 政策偏差

4.4.1 政策制定上缺乏长效机制

4.4.2 政策落实上缺乏连贯性保障

4.5 本章小结

5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5.1 调研问卷设计及数据统计

5.1.1 调研对象和方法

5.1.2 调研内容

5.1.3 调研数据统计

5.2 调研结果分析

5.2.1 政府方面的不足

5.2.2 基层方面的缺陷

5.2.3 高校方面的缺位

5.2.4 毕业生自身的欠缺

5.2.5 社会观念的压力

5.3 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

5.3.1 明确问题

5.3.2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5.3.3 构造判断矩阵

5.3.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3.5 层次总排序

5.3.6 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体系建议

6.1 明确政策目标

6.2 坚持政策原则

6.3 相关政策建议

6.3.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6.3.2 发挥高校引导教育作用

6.3.3 拓宽基层就业渠道

6.3.4 提高优惠政策含金量

6.3.5 完善基层就业的配套措施

6.3.6 健全基层单位对就业人员的管理制度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有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庞大的就业群体也加重了就业难问题。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受限,意愿不强。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基层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就是其中重要的的一项。这些基层就业政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实施的情况如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政策偏差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如何更好地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公共政策的积极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背景,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从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相关概念的界定出发,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供需平衡理论、激励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对现有政策进行归纳分析,并以黑龙江省“三支一扶”计划为例,重点分析其实施情况和存在的偏差,通过对省内6所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获得影响政策实施的普遍限制性因素,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体系提供参考性依据。文章的最后,分别从引导政策、激励政策和保障政策三个方向提出完善建议,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发挥高校引导和培养作用、拓宽基层就业渠道、提高优惠政策含金量,完善配套措施以及健全基层单位用人管理制度等措施,促使政府部门、基层单位、高校、毕业生自身以及社会舆论形成政策合力,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