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阔叶红松林中西伯利亚花鼠种群的年际波动
【6h】

阔叶红松林中西伯利亚花鼠种群的年际波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种群动态

1.3 花鼠属物种种群的研究现状

1.3.1 花鼠数量动态的研究

1.3.2 花鼠种群繁殖力的研究

1.3.3 花鼠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1.3.4 花鼠种群空间动态的研究

1.4 啮齿动物种群生态研究技术

1.4.1 标志重捕法

1.4.2 红外相机技术

1.4.3 无线电遥测技术

1.4.4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1.4.5 分子标记技术

1.4.6 本文采用的研究技术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2 西伯利亚花鼠种群动态与资源波动的关系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地理情况

2.1.2 气候情况

2.1.3 动植物资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收集

2.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

2.3.1 西伯利亚花鼠的季节活动规律

2.3.2 红松结实量的年际波动

2.3.3 西伯利亚花鼠种群密度与资源波动的关系

2.3.4 出生死亡与迁入迁出

2.4 讨论

2.4.1 红松结实量的年际波动

2.4.2 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机制

2.4.3 西伯利亚花鼠的种群动态与食物资源的关系

2.4.4 未来研究扩展

2.5 本章小结

3 西伯利亚花鼠的种群结构年际间变化

3.1 研究方法

3.1.1 数据收集

3.1.2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花鼠繁殖年周期

3.2.2 性别比与胎仔数

3.2.3 西伯利亚花鼠的年龄结构

3.3 讨论

3.3.1 西伯利亚花鼠的繁殖特征

3.3.2 西伯利亚花鼠年龄结构

3.4 本章小结

4 西伯利亚花鼠个体家域与季节性扩散

4.1 研究方法

4.1.1 数据收集

4.1.2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西伯利亚花鼠分布型

4.2.2 不同时期活动距离

4.2.3 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的活动距离

4.3 讨论

4.3.1 西伯利亚花鼠种群分布型

4.3.2 不同时期的活动与扩散

4.3.3 不同性别与年龄段活动距离

4.4 本草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西伯利亚花鼠(Tamias sibiricus)是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下重要的啮齿动物类群,它是红松林内红松种子的重要消费者,直接影响红松种子的扩散和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
  为解释阔叶红松林中西伯利亚花鼠种群动态与食物资源的关系,我们于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应用跟踪观察法、样线调查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研究方法,在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西伯利亚花鼠种群动态、种群结构及个体家域年际变化的研究。
  我们在保护区19林班的红松林内设置了200 m×400 m面积为8 hm2的长方形调查样地。在样地中设置了32个25 m×25 m的固定样方,排成南北向8行东西向4列,相邻样方中心间距50 m。西伯利亚花鼠的种群动态、种群结构与家域的研究均在此样地中开展。
  为捕捉西伯利亚花鼠,在每个固定样方中放置4个捕鼠笼(规格为10 cm×10 cm×25cm,诱饵为本地采摘的红松种子),鼠笼分别放置在与每个样方中心相距10m的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固定位置上。调查期间,每天早上8:00打开全部鼠笼笼门。在每天10:00、14:00和16:00分别检查全部鼠笼,最后一次检查结束后关闭笼门。为识别西伯利亚花鼠个体,采用PIT标签进行标记。
  我们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研究期间,红松结实量的年际波动明显,在2011年与2014年红松结实量呈爆发式增长。研究共捕捉西伯利亚花鼠807只次,其中独立个体281只,平均每只被重捕1.87次,西伯利亚花鼠的种群密度在2011年秋季与2014年秋季出现两个高峰,分别达到11.56±2.76只/hm2和14.31±4.43只/hm2。此外,除了2015年,每年秋季西伯利亚花鼠的种群密度均大于春季的种群密度。
  2.西伯利亚花鼠于每年3月末出蛰,出蛰后进入繁殖期,平均胎仔数为5.22±1.25只。我们捕捉到的西伯利亚花鼠雌雄总性比为0.93,不同季节间性别比具有明显变化,刚出蛰的与冬眠前期的西伯利亚花鼠雌雄性比小于1,繁殖期雌雄性比大于1。
  3.在我们的标记记录中,西伯利亚花鼠的寿命不超过4年,其年龄结构存在着年际间的变化,在2012年呈现出衰退型,而在2014年呈现出稳定型。不同月份西伯利亚花鼠的年龄结构也有着不同,4、5、6月青年组个体比重较大,8、9、10月成年组比重较大,7月则是幼鼠最多。此外,在老年组花鼠中,雌雄性别比可达到2。
  4.西伯利亚花鼠种群在2011年秋季、2013年秋季、2014年秋季为均匀分布,其余时间为集群分布。西伯利亚花鼠的平均最大活动距离为82.13±11.56m,春季平均最大活动距离为93.69±13.33m,春季平均最大活动距离为80.85±17.29m,不同年际间平均最大活动距离差异较大,2013年秋季时花鼠的活动范围最大,达到132.46±18.28m。
  5.雄性西伯利亚花鼠的平均最大活动距离略大于雌性,西伯利亚花鼠不同年龄组的平均最大活动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ANOVA,F3,83=4.179,P=0.008),其中青年组最高(89.02±1.15m),幼年组最低(61.2±0.71m)。
  期望通过本研究的进行,能为有效控制花鼠种群提供理论依据,为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积极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