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NBT无铅压电陶瓷的直接反应烧结法制备及掺杂改性研究
【6h】

BNBT无铅压电陶瓷的直接反应烧结法制备及掺杂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无铅压电陶瓷概述

1.1压电效应与压电陶瓷简史

1.1.1压电效应

1.1.2压电简史

1.2研究无铅压电陶瓷的意义

1.3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现状

1.3.1无铅压电陶瓷体系及其特点

1.3.2无铅压电陶瓷主要制备方法

1.4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选题背景

1.4.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二章直接反应烧结法对BNBT67陶瓷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2.1引言

2.2实验方法的选择

2.3配方及原料的选择

2.3.1本实验采用的配方为:

2.3.2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2.4 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

2.5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测试及显微结构表征方法

2.6直接反应烧结工艺

2.6.1烧结温度的确定

2.6.2保温时间的确定

2.6.3升温曲线

2.7极化工艺

2.7.1极化电场的选择

2.7.2极化温度的选择

2.7.3极化时间的选择

2.8两种烧结法对BNBT陶瓷收缩率影响的比较

2.9直接反应烧结法对BNBT67陶瓷性能的影响

2.10直接反应烧结法对BNBT67陶瓷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2.11小结

第三章铟掺杂对BNBT7陶瓷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3.1引言

3.2 BNBT7无铅压电陶瓷掺杂改性现状

3.3配方的设计及烧结温度的确定

3.3.1配方的设计

3.3.2烧结温度的确定

3.4 BNBT7陶瓷压电、介电性能与In2O3含量的关系

3.5铟掺杂对BNBT7陶瓷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3.6小结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即将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结合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选择 (Bi<,0.5>Na<,0.5>)<,1-x>Ba<,x>TiO<,3>(0.06≤x≤0.075,简称为 BNBT67) 为研究对象,为了提高其压电、介电性能,从制备工艺和掺杂改性两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采用直接反应烧结法制备出BNBT67陶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反应烧结法制备 BNBT67 能较大幅度的提高其压电、介电性能。X射线衍射 (XRD)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发现:采用直接反应烧结的BNBT67陶瓷仍是纯钙钛矿相结构;在 2θ=46°的三、四方相共存处,三方相含量增多、四方相含量减少;并且,直接反应烧结法有利于BNBT67陶瓷的晶粒长大。 第二部分对(Bi<,0.5>Na<,0.5>)<,0.93>Ba<,0.07>TiO<,3>(简称 BNBT7) 陶瓷进行铟掺杂,研究铟掺杂对 BNBT7 陶瓷的压电、介电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铟的掺杂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详细研究掺杂量和工艺参数对陶瓷样品性能的影响,确定材料最佳配方为:(Bi<,0.5>Na<,0.5>)<,0.93>Ba<,0.07>TiO<,3>+0.16wt%In<,2>O<,3>最佳制备工艺为:烧结温度:1150℃,保温时间:3h,极化电场:5kv,极化温度:30℃,极化时间:5min。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铟掺杂对 BNBT7 陶瓷的压电、介电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当掺杂量小于或等于 0.16wt%时,BNBT7 陶瓷的介电常数ε<'T><,33>/ε<,0>、压电常数d<,33>和厚度机电耦合系数 k<,t> 增加,介电损耗 tan δ增加,机械品质因数Q<,m>降低,呈现出“软性”掺杂的特点;当掺杂量处于0.16~0.24wt%范围时,介电常数ε<'T><,33>/ε<,0>、压电常数d<,33>和厚度机电耦合系数 k<,t> 降低,介电损耗 tan δ减小,机械品质因数Q<,m>升高,表现为“硬性”掺杂的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