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侵袭性牙周炎病因及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6h】

侵袭性牙周炎病因及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牙周病的新分类及侵袭性牙周炎临床表现及特点

病因学分析

诊断及鉴别诊断

侵袭性牙周炎的预后和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的预防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报告(一)

典型病例报告(二)

科研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化验和微生物学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的,以发病年龄早、病程进展快为特点的牙周组织炎症。该命名于1999年由美国牙周病学会组织的牙周病分类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包括了原分类的青少年牙周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和部分青春前期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又分为局限型(L-AgP)和广泛型(G-AgP)。 该病主要发病年龄在15~35岁之间,但也可发生于年龄较大者。本病一般来说发展较迅猛,可造成快速牙周附着丧失和骨破坏,牙齿明显松动、移位、脱落,但也可转为间歇性的静止期;有家族聚集性。侵袭性牙周炎的患病率不高,国外有学者报道10~19岁青少年中青少年牙周炎的患病率为0.1%~0.3%,我国尚缺乏可靠的资料。 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复杂,对其病因的研究涉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领域。微生物感染是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大量的微生物学研究发现,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可检出许多微生物,如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直型弯曲杆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密螺旋体等,尤其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直型弯曲杆菌,与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但侵袭性牙周炎的致病菌种类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欧美国家人种伴放线放线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东亚国家人种。在东亚国家如中国、韩国及日本等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说明在这些国家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更多地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有关。除了微生物的作用,宿主免疫功能缺陷、遗传性因素等在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常伴有中性白细胞功能的异常。对侵袭性牙周炎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侵袭性牙周炎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说明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病和基因水平的变化有关。基因水平的研究发现了多个基因的多态性变化与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病相关,如FcγR基因、FMLP受体基因等。这些基因结构的变化,影响宿主对微生物的反应,或造成宿主对侵袭性牙周炎的高易感性。可见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关于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至今还未完全明了,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特征,如发病年龄、快速的附着丧失和牙支持骨破坏,牙齿明显松动或移位,菌斑堆积量与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不相符,家族聚集性等,以及X线片表现,辅以微生物检测,白细胞功能检测等。 早期诊断、完善的基础治疗、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等经典疗法和口腔卫生宣教依然是侵袭性牙周炎治疗的关键。待炎症得以控制后,根据牙周破坏情况,翻瓣术、牙周植骨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等是行之有效的手术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牙周组织的新附着。此后有序的松牙固定术、修复治疗和维护期治疗也是侵袭性牙周炎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对侵袭性牙周炎病因学研究的深入使得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得以提出、研究并被用于实验性动物及临床,如激光治疗、基因治疗、有益菌定植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新疗法的实验性研究拓宽了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前景。对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长期坚持严格的菌斑控制和定期复诊是遏制病情反复或进展的重要措施。 由于本病不易被发现、发展快、危害严重,已经引起了口腔医学界尤其是牙周科医生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大量相关文献的复习,结合临床病例的分析,对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总结,为本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