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制制度研究
【6h】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制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1.1研究缘起与意义

1.2研究文献及其分析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工具与方法

1.4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2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

2.1村民自治制度的含义

2.1.1制度的概念

2.1.2村民自治制度

2.2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

2.2.1制度变迁的概念和分类

2.2.2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历程及特点

3新农村建设下村民自治的困境与新发展

3.1村民自治的问题与困境——制度的非均衡性

3.1.1法律供给滞后

3.1.2村民自治的相关制度变迁严重落后

3.1.3村民自治制度的结构不均衡

3.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制度的新发展

3.2.1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意义

3.2.2新农村建设下村民自治的新发展

4新农村建设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

4.1法制建设:村民自治制度运作的前提

4.1.1立法保护村民自治权,确立其法律地位

4.1.2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法

4.1.3加强村民自治专门法律体系的建设

4.1.4制定全国统一的村委会选举法,规范选举制度建设

4.2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运作的前提

4.2.1“自荐海选”: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发展方向

4.2.2完善村民选举资格制度

4.3权力协调:村民自治制度运作的关键

4.3.1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权的权力协调制度

4.3.2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关系的协调制度

4.3.3健全村民利益保障制度

4.3.4健全村民参政制度

4.4教育培训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运作的保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十六届五中全会恰如一阵春风,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在这良好的政策背景支持下,我国的“三农”问题迎来了攻克的大好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村民自治的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也是我国农村社会的重要治理方式,已经催生和引发了一系列积极的社会政治变迁,对乡村及整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这无疑也是实行村民自治和民主选举富有历史意义的成果,也显示了乡村“草根民主”巨大的生命力及重要的价值。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村民自治制度也有其内在发展的不均衡性,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依托,以“村民自治制度”为切入点,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目前村民自治的主要问题——制度的非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措施。在研究该问题中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及历史研究法。 本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与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创新等;第二部分,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该部分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并结合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变迁的阶段特征;第三部分,新农村建设下村民自治的困境与新发展,该部分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困境——制度的非均衡性,总结了新农村建设对村民自治的新要求;第四部分,新农村建设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该部分从法律制度、村委会选举制度、权利协调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