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足球运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6h】

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足球运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前国家正在中小学推行“校园足球”,三、五年后高校将迎来新一批足球人口。目前针对大学生足球发展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和手段效果并不显著。如何提前布局,为将来的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发展做好准备。解决目前大学生足球运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构建一个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拟通过对武汉地区高校普通大学生足球运动现状的调查分析,理清目前武汉地区大学生足球运动的现状,找出目前武汉地区大学生足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构想、模式和办法以及相关建议对策。以期为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自2000-2009近十年来发表过的关于大学生或高校足球的科研论文。参考和引用其中共37篇。选取武汉地区高校普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武汉地区10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部、委属院校4所,省属院校3所,高职类院校3所。共计发放学生问卷300份,教师问卷15份。所有数据采用excel及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与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和整理相关结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各方面阐述目前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足球运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为高校场地与器材的数量和使用情况是否满足大学生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二为高校足球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反馈情况,找出目前武汉地区高校足球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三是课余足球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学生参与情况;四是校际间足球运动竞赛的开展和组织管理现状。
   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和归纳整理。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武汉地区高校足球场地与器材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但是使用效率不高,内部功能上还有调整的空间和调整的必要。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基本上都进行选项课或俱乐部模式教学。但在教学中对当前流行的足球知识、足球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不够。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高校自身对开展课余足球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内体育组织和机构的功能弱化,在组织和开展课余足球活动上力度不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足球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的足球训练指导处于管理无序和自发状态。同时课余足球活动的内容较贫乏,组织形式上比较单一,手段不够灵活。高校内开展课余足球运动竞赛的经费较少,开展足球运动竞赛的规模小和次数少,比赛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宣传推广力度不强。高校赛事体系不完备、竞赛组织管理主体分工不明确。校际间足球运动竞赛形式单一,参赛队伍少。且竞赛体制不完善,比赛机会少,比赛日程安排不合理。比赛过程中专业运动员冒名顶替、参赛运动员超龄甚至是竞赛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高校应根据学生需求对现有的场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制定积极政策和规范器材外借制度,引入收费机制。满足学生开展课余足球活动的器材需求。器材方面应增设小球门、足球墙等辅助设施;教学上紧跟现代足球的发展潮流与趋势,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将足球课堂的教学中心转变到普及流行足球文化知识上。分层次,分对象进行教学。完善针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和奖励措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课余足球活动方面高校应加强足球文化、足球知识的普及宣传,开展各种课余足球讲座,观看高水平足球比赛等丰富多样的课余足球文化活动。明确校内开展课余足球活动的体育组织或机构的主体地位。提高学校内部对活动课余足球活动的重视程度。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深化“体教结合”业余训练模式,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力度。实现资源的互换和共享。避免重复投入造成财力和精力的浪费。高校足球运动竞赛需充分整合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规范和提升校内业余足球组织的功能。健全各高校内部的竞赛体系,开发多种模式的竞赛形式。扩大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借用体育部门的成熟经验和丰富资源吸引企业和商家进行赞助。加强校际间的交流,让更多的大学生和高等院校参与进来,形成良好氛围。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去解决问题。培育竞赛市场,形成赛事品牌。严厉打击高校足球比赛中存在的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形成公平良好的竞赛氛围。打造有影响力的赛事品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